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按标题搜索
杂说“文理工医农”(4)医
热度 3 2024-7-25 07:21
杂说“文理工医农”(4)医 治疗疾病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许多动物都有医治自己创伤或疾病的本领。动物在自然界生存,难免会受伤、生病,能够自我治疗的,活了下来,传宗接代,治疗的手段成了本能。人除了从老老老祖宗那里遗传下来的本能之外,又有许多经多代传下来的知识。这些知识能够治疗某些疾病。世界各地的人 ...
个人分类: 科学与生活|3165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3
杂说“文理工医农”(3)工
热度 5 2024-7-21 07:29
杂说“文理工医农”(3)工 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发布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中,把各学科分成了14个大的门类,比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多一个“交叉学科”大类。在这些大的学科门类中,工科应当是最大的一个,无论是一级学科的数量还是学生数量,都是最多的。 工学门类的学科达4 ...
个人分类: 教育|4470 次阅读|11 个评论 热度 5
杂说“文理工医农”(2)理
热度 4 2024-7-17 07:19
杂说“文理工医农”(2)理 理科(science)是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学科。虽然严格地说,数学并不是自然科学,不过一般都把它算到理科中。最重要的学科还有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球科学和天文学等。 逻辑学也是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不过在我国的学科分类中,逻辑学被分在哲学学科中。 由于我们所说的理工医农各 ...
个人分类: 教育|2728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4
杂说“文理工医农”(1)文
热度 6 2024-7-13 07:19
杂说“文理工医农”(1)文 在教育界,文理科之间的关系有永远说不完的话题。 在中学,文科的课程有语文、外语、政治、地理、历史,理科的课程则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体音美另是一类。过去的若干年,高中的文理是分科的,原因是高考时文理分科。最近几年,学科可以自我选择,形成了五花八门的菜单。但是, ...
个人分类: 汉语言|3938 次阅读|12 个评论 热度 6
倘若被录取的学校专业不如意
热度 4 2024-7-9 07:33
倘若被录取的学校专业不如意 每年暑假,高考以后将入大学的同学都会遇到选择学校和专业的问题。能够考上自己心仪的学校和专业,当然是最理想的了。但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考上的学校和专业总有不如意之处,对于部分同学,可能会有很不如意的。 如果被录取到不如意的学校和专业,怎么办?在一般情况下,我是主张 ...
个人分类: 教育|4327 次阅读|11 个评论 热度 4
三级台阶
热度 3 2024-7-5 07:33
三级台阶 1978 年秋冬季的某一天,刚开始上研究生的我,去导师邓从豪先生家谈事情。 如今年轻的朋友可能会问,为什么不在办公室谈,而要到家里去谈事情?这是必须首先要说清楚的。由于文化革命的影响,那时候学校的房舍非常紧张,直到九十年代初,我们理论化学研究室六名教授副教授也才只有一间十几平米的办公室 ...
个人分类: 教育|6730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3
弄虚作假为何难以抑制?
热度 7 2024-7-1 07:25
弄虚作假为何难以抑制? 在如今的科学界中,弄虚作假等学术不端的行为,无论中外,都有发生。《科学网》公众号在6月1日开始的8天内,发了4篇有关揭露和批判弄虚作假学术不端的文章:《平均两三天发表一篇论文,这位高产学者惹了众怒》(2024-06-01)《教授夫妇欺凌恐吓学生长达33年,校方将终止合同》(2024-06-02) ...
个人分类: 教育|3634 次阅读|14 个评论 热度 7
反文旁、夂与夊
热度 2 2024-6-27 07:27
反文旁、夂与夊 许多汉字都有反文旁,如教、政、攻、收、放、敌、救、敏、散、敢、敬、敛等,常用字数以十计,弄清楚反文旁的意思当然很有必要。另外,像夆也是一个常见的偏旁,其上方的组分夂,与反文旁攵非常相似(类似的字还有夅的上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又,夏、夌、夋等字下方也很像反文,也究竟是不是反 ...
个人分类: 汉语言|3004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亲身体验
热度 2 2024-6-23 07:16
亲身体验 《警世通言》中有一篇“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苏东坡见王安石有诗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认为菊花不会落瓣,王安石弄错了,于是接上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后来苏东坡被谪黄州,看到黄州菊花落瓣,方知自己错误。 历史上是否真有这个故事,我不知道,也并不重要,这只 ...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5328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高考与中考的试题
热度 6 2024-6-19 07:33
高考与中考的试题 某中等专业学校的一位十七岁女学生,以初赛第十二名的成绩入围阿里全球数学竞赛决赛,引起了舆论界的注意。有人称其为天才,也有人说要防止“捧杀”或“棒杀”。 我不想对这位年轻人本身作过多的评价,而是想对与此相关的考试,发几句议论。 我注意到,在一篇该同学的老师接受媒体采访的报道中 ...
个人分类: 教育|4621 次阅读|15 个评论 热度 6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7 15: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