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pl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pli

博文

云南的野生食用菌之一:松茸

已有 10045 次阅读 2009-3-9 16:56 |个人分类:观点评述,科研笔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云南, 野生食用菌, 松茸

松茸素有“蘑菇之王” 之称,历来被视为食用菌中的珍宝。松茸菇体肥大,肉质细嫩,香味浓郁,别具风味,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特殊的药用效果。松茸具有强身、益肠胃、止痛、理气化痰、、驱虫等功效。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松茸还具有治疗糖尿病、抗癌等特殊作用。研究证明,松茸富含蛋白质,多种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核酸衍生物,肽类物质等稀有元素。松茸秋季的8月上旬到10月中旬采集、食用。有特别的浓香,口感如鲍鱼,极润滑爽口。
 
日本人习惯于秋季食用松茸料理,信奉“以形补形”,食之具有强精补肾,健脑益智和抗癌等作用。刚采下来,用松枝火烤食,有来自深山的松树林味。
 
松茸属于与树木共生的菌根菌,同干巴菌、牛肝菌、青头菌等名贵菌种一样,它们不是依靠腐烂的物质或土壤,相反必须依靠活体树木的根系来维持生长。
 
松茸研究历史最长的日本开展松茸人工培育研究已有1000多年,但至今未能完全取得成功。目前松茸的采摘面积在扩大,松茸的单位产量在不断降低,尤其是大量的童茸和开伞的老茸被采摘,更是破坏了松茸的自然繁殖条件,导致资源难以为继。1999年,松茸被正式列入了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名录。
 
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 (S. Ito et Imai) Singer)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口蘑科、口蘑属。菌盖半球形,后呈馒头形至平展形,直径6-20厘米,大者达30厘米,淡黄色,覆有纤维状的绒毛鳞片,幼时鳞片淡黄褐色至粟褐色,老熟时为黑褐色,中央色暗,呈辐射状,有时裂口,表面干燥,湿时稍粘,边缘内卷,菌肉肥厚,肉质细密,白色,伤后不变色,有浓郁的特殊菌香味,菌褶白色或稍带黄色,片状,密,幅宽,与菌柄弯生,菌柄圆柱形,上下等粗或上部略细,基部肥大,长5-30厘米,粗1.5-5厘米,与菌盖同色,幼时覆有黑褐色纤维状鳞片,老熟时鳞片脱落,根尖部灰黑色,较细,纤维质,脆嫩,中生,内实,菌环白色,膜质,生于柄之上部,幼时盖和柄同被白色的菌幕所包被,后菌盖展开,菌幕被撕裂,部分残留于柄上形成菌环,担子柄上着生4个担孢子,孢子广椭圆形,白色,光滑,6.5-7.5微米×4.5-6.5微米,无囊状体,孢子印白色。
 
在云南松茸常单生至群生,分布于海拔1600-3200米的温带,寒温带的云南松、华山松与栎树、杜鹃等混交林的密林中地上。与云南松、华山松、栎属的须根发生共生关系,形成菌根,菌根常形成蘑菇圈。生在大松树与栎树、杜鹃等密林中的缓坡上,一般6-11月间出菇,8-9月间为出菇旺季。在云南出产橙盖鹅膏的地区多出产松茸。与松属、云杉属、冷杉属、铁杉属的一些树种形成的外生茵根关系。
 
云南省分布在丽江、中甸、德钦、鹤庆、兰坪、大理、祥云、巍山、剑川、邓川、洱源、楚雄、元谋、禄丰、姚安、禄劝、武定、嵩明、曲靖、昆明、永胜、腾冲等地。
 
地处横断山脉南部边缘,位于金沙江支流—渔泡江上游,适宜菌类生长的林地面积40余万亩,境内最高海拔2868米,最低海拔1640米,属高山河谷地貌类型,大部分地区的海拔在1600米到2600米,气候温和,四季不明显,干湿季分明,平均气温16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120毫米,属亚热带偏北气候类型,具有冬干夏湿,寒暑无异,四时皆春的高原季风气候特点,由于地形复杂,海拔悬殊,气候垂直差异明显,自然生长的有云南松、旱冬瓜、核桃、油杉、栎类等林木。适宜生长各种野生菌类,主要菌类有松茸、牛肝菌、白冲、鸡棕等数十种,野生菌年产量300余吨。森林覆盖率达到85.44%,大部分为原始野生自然林,是松茸生长的适宜环境。



松茸采集地丰富的植被

松茸生境


“以形补形”


松茸种源


热心朋友


今天收获真大!


松茸菌落


松茸菌丝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4-219284.html


下一篇:“造假门”与通讯作者,学术“名利场”与公司“名利场”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7: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