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press 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之一,科学家的出版社!

博文

比尔·盖茨向左,史蒂夫·乔布斯向右——创新,学文科还是学理工? 精选

已有 8462 次阅读 2015-4-28 08:22 |个人分类:科学书摘|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创新, 文科, 理工科, 托尼·瓦格纳, 创新者的培养

创新,学文科还是理工科

——奥林工程学院的答案

托尼·瓦格纳

比尔·盖茨说,学理工科的学生更能找到好工作。2011年2月28日,他在国家治理联合会的演讲中,强烈的主张只有能够创造工作岗位的大学部门才应该得到补贴。仅仅三天后,在iPad2的介绍会中,史蒂夫·乔布斯就说,“在苹果公司的基因中,只有技术是不够的。是技术与人文艺术的结合,才产生出令我们的心灵为之激动、为之沉醉的成果。这一切理念尤其体现在这些后PC时代的设备之中。”那么,在教育年轻的创新者方面究竟谁是对的呢?我们需要让学生去学更多的理工科课程还是更多的文科课程呢?

史蒂夫·乔布斯的传记作者沃尔特·伊萨克逊,在最近的一篇《纽约时报》评论文章中比较了这两个人的智力特质。“比尔·盖茨是超级聪明,但是史蒂夫·乔布斯则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天才。二者的主要区别,在我看来就是能否把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应用到解决问题之中。在发明与创新的世界里,这意味着将对人文的欣赏和对科学的理解结合在一起,把艺术和技术连接起来,把诗歌和处理器联系在一起。这是乔布斯先生的专长。‘小时候我总是认为我是一个人文类的学生,只不过我很喜欢电子产品’他说,‘后来我读到我的一个偶像爱德文·兰德的话,他说能够站在人文和科学的交点的人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我决定,这就是我想做的事。’”

维韦克·沃德瓦(Vivek Wadhwa)是一个从技术创业者转型为学者的人,他和他在杜克大学以及哈佛大学的研究团队调查了502家技术企业的652位美国首席执行官和产品工程经理,发现“92%的人拥有学士学位,47%的人拥有更高的学位,但是只有37%人持有工程或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学位,只有2%的人有数学学位。其他人的学位领域非常丰富多元,覆盖了商业、会计、财务、健康、医疗、艺术和人文。”

沃德瓦总结道,“尽管我相信工程是最重要的职业领域之一,但我也意识到文科同样重要。我们需要艺术家、音乐家、心理学家,和工程师们一起,来打造像iPad这样优美的产品。而且,不管你的专业领域是什么,任何人都可以在硅谷取得成功。对我的学生和我的孩子,我的建议就是,去学你最感兴趣的东西,在你最富激情最有能力的领域去做一个佼佼者,用你自己的方式和自己的双手去改变世界。”

人文学科在它根本的意义上,就是叫你去质疑一切,它培养一种对于辩论和逻辑的信念。

赛扬·杜卡奇(Semyon Dukach),是茱迪·吴的导师和她公司里的董事会主席。他有一个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并且是一个成功的高技术创业者。尽管他有技术背景,但是赛扬认为文科教育对于年轻的创新者来说非常重要。“文科的研讨会上人们会产生一些想法,并且彼此争论,这时候就会促进工程领域的创造力和创新。要想创新你必须质疑现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要学会叛逆。而人文学科在它根本的意义上,就是叫你去质疑一切,它培养一种对于辩论和逻辑的信念。比如你可能会对一段文本有新的解读,那么这种经历本身就会让你去质疑,让你学会创造性地思考。之后哪怕是在其他的领域你也会倾向于这样做。”

奥林工程学院的故事中,最后的一个重要的所得就是,学院如何积极的鼓励学生同时去学习工程学和文学艺术,而不是让他们二选一。实际上奥林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至少有五分之一的课程是在艺术与人文领域,并且,要在工程和艺术人文两个方面都要做顶点项目才能毕业。有好几个学生都谈到,由于人文学科的学习研究,他们对工程问题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奥林工程学院

奥林工程学院是马萨诸塞州的一所小小的本科工程学校。从第一批学生是在2002年的秋天入学开始,大概有350个学生已经从奥林工程学院毕业。理查德·米勒博士是奥林工程学院的创始人和现任校长。

1997年,基金会以四亿六千万美元的投入,创办了奥林工程学院。这笔投入在美国高等教育史上也是几大手笔之一。

2001~2002学年,校园开始动工建设,与此同时新招募的教员队伍跟三十个学生伙伴一起创造了一套创新性的课程体系,这套课程把严格的工程教育与商业创业、艺术、人文和社会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他们采用一种注重动手实践的跨学科学习方法,更加反映了实际工程工作的挑战。

今天奥林工程学院想要把工程学作为一个创新的职业重新定义。内容包括:充分考虑人和社会的需求;对工程系统的创造性设计;通过创业和慈善工作来创造社会价值。

我们所提到的这一切并不是想说奥林工程学院是一个教育界的乌托邦。其实它也只是一个在不断发展中的事物。在一次与教员的焦点小组讨论中,有人开始担心合同续约的条件有点模糊,而且看起来太像是传统学院环境里终身教职的条件了。琼恩·斯托克和阿丽萨·赖维茨都表达了这样的担忧,觉得奥林可能会失去它的创新优势,许多学生也说他们希望学校能够提供更多的艺术与人文课程。

不管在什么环境里,要想保持领先都并不容易,特别是在教育领域。因为总有很强的压力要你去服从社会一致的规范,或者对于奥林来说,哪怕你曾经独辟蹊径,也有可能在压力下重回旧路。这种社会压力的影响不可小视。尽管如此,我认为奥林工程学院还是成功地给了我们一个例子,让我们看到,怎样去培养能够在各个领域创新的年轻人。正如在公立教育体系中那些最好的特许学校一样,奥林工程学院一直都是并且以后也会继续作为教育研究的实验室而存在。他们勤勉的工作,向我们展示了如何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学校的学习和教学过程。


本文由刘四旦摘编自托尼·瓦格纳著、陈劲等译创新者的培养:如何培养改变世界的创新人才一书。在本书中,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哈佛大学教授托尼·瓦格纳有力地论证了发展创新驱动型经济背后的逻辑。他探讨了家长、教育工作者和雇主们应该如何培养年轻人,使他们具备创新者的能力。

托尼·瓦格纳

托尼·瓦格纳, 1946年出生,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目前担任哈佛大学创新实验室负责人,哈佛大学技术与创新中心首席研究员,教育改革领导小组计划负责人,《教育周刊》撰稿人;曾任高校教师和校长、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高级顾问、全美教育人员社会责任组织创办人,是畅销书《教育大未来》的作者,并还相继出版了《改变领导力》《通向成功之路》《学校应如何改变》等著作。

瓦格纳教授通过对一些典型的美国年轻创新者的研究发现:知识可以学习,创造性思维可以培养,可教育真正的挑战在于一年轻人是否有动力去成长为卓越的创新领导者,而创新者的内在动力会经历三个阶段的演化发展,从童年时期的创造性玩耍,到青少年时期的激情,再到成年时的觉悟。家长、老师和雇主们在年轻人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帮助和支持他们发现自我、创造自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瓦格纳向我们阐释了作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要如何应用上述道理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他带领读者们深入全球最前沿的学校、大学、公司和机构,看老师和雇主们是如何基于协作、跨学科思考和内在驱动力,建立起创新的文化。这个过程的成果就是一份与时倶进、极具挑战而又鼓舞人心的宣言,这份宣言会改变我们看待学校、公司和机构的眼光,为我们培养明日世界的变革者指出一条明路。

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转载请留言或联系:(010)64000159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8739-885728.html

上一篇:2014年《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突出贡献奖揭晓
下一篇:关注女化学家 | 《中国科学: 化学》出版专刊/专题
收藏 IP: 124.207.160.*| 热度|

16 蔣勁松 曹建军 曾杰 黄淑芳 姚伟 代恒伟 苏光松 黄永义 杨艳明 梁洪泽 程少堂 赵凤光 曾体贤 shenlu yunmu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05: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