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xianl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ixianlu

博文

论玉米与小米(上)

已有 3814 次阅读 2016-2-9 11:06 |个人分类:大农业|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论玉米与小米(上)

 

路子显

 

201629日)

 

一.        论玉米

本文首先介绍了玉米的起源与发展简史,接着论述了玉米作为食物的优点,作为主粮或主食的缺点,玉米作为主要农作物对生物链的负面影响,玉米作为新型工业作物对生态和水资源的破坏,并提出了玉米是引起印第安人种族灭绝之元凶。最后指出:中国粮食增产过度依赖玉米的日子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一)   玉米的起源

玉米原产于墨西哥或中美洲,栽培历史估计已有45005000年,但其起源和进化过程仍无定论。1954年在现今墨西哥城下6070米处的岩芯中(判断为2500080000年前的地层)发现了花粉化石,有人认为可能是玉米花粉,由此推断现代玉米的祖先是野生玉米。但此说未被广泛承认。1964R.S.麦克尼什在墨西哥南部特瓦坎山谷史前人类居住过的洞穴中,发现了一些保存完好的野生玉米穗轴,据判断为公元前5000年有稃爆粒种玉米的残存物,现代的栽培种系由此进化而成。但也有人认为玉米是从野生墨西哥类蜀黍(Euchl-aenamexicana)进化而来,或是由类玉米与其他禾本科植物杂交而形成的。

据考古学、遗传学和语言学的研究表明,玉米起源于美洲墨西哥,秘鲁和智利沿安第斯山麓的狭长地带,玉米是从大刍草直接演化而来的学说目前占有优势。人类驯化栽培玉米至少已有七千年的历史。

 

(二)   玉米的发展简史

1492年哥伦布在古巴发现了玉米,以后知道整个南北美洲都有栽培。1494年哥仑布把玉米带回西班牙后,玉米沿着三条路线传播到欧洲、非洲和亚洲。玉米自身巨大的变异性和广泛的适应性,特别是近代玉米杂交种的产生,使玉米广泛分布在世界很多地方,并发展成为仅次于水稻和小麦的重要粮食作物。中国玉米栽培已有400多年历史,估计传入的时间当在1511年前。传入的途径,一说由陆路从欧洲经非洲、印度,传入西藏、四川;或从麦加经中亚细亚传入中国西北部,再传至内地各省。一说由海路传入,先在沿海种植,然后再传到内地各省。

糯玉米是玉米属的一个亚种,是因玉米第九条染色体WX基因发生突变而产生的,是玉米各类型中唯一起源于我国的类型;是玉米传入我国后,由于云南、广西一带的傣族、哈尼族有喜爱黏食的习俗,在长期的栽培实践中选择黏食型玉米突变体培育而成的。1908年由美国传教士法南(J. M. W. Farnharm)通过上海领事从云南征集几个糯玉米品种,寄交美国农业部国外引种处。附言说“这是一种特殊的玉米,有几种颜色。中国人说它们都是同一品种,比其它玉米要黏得多,可能会发现它有新的用途。”19085月植物学家柯林斯(G.N. Collins)把中国寄去的糯玉米种子种植在华盛顿附近,其中有52株成熟。通过种植观察,他把起源于中国的糯玉米隐性突变基因定名为“wx,并给它定名为“中国蜡质玉米”。直至20世纪30年代,美国只是出于好奇在遗传试验中作为标记基因而种植。到了40年代早期,依阿华农业试验站发现糯玉米支链淀粉的性质与木薯块根淀粉相似。1942年依阿华农业试验站培育出第一个糯玉米杂交种。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从远东进口木薯淀粉困难,美国开始糯玉米淀粉的商业性生产。1970年美国玉米带遭受玉米叶枯病重创之后,由于糯玉米表现出优良抗性和独特品质,才使糯玉米成为研究重点。最近50多年,糯玉米淀粉用途的新发现导致糯玉米在美国、加拿大及欧洲有较稳定的面积。

 

(三)   玉米作为食物的优点

玉米属于粗粮,纤维含量比较高,能量相对也比较高,纤维利于肠道蠕动,能量满足人们的体能需要,而且玉米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健康食品。

玉米含有脂肪、卵磷脂、谷物醇、维生素E胡萝卜素、核黄素及B族维生素7营养保健物质,并且其所含的脂肪中50%以上是亚油酸。

玉米中的维生素含量非常高,是稻米、小麦的510倍,在所有主食中,玉米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是最高的。玉米中含有的核黄素等高营养物质,对人体是十分有益的。

 

玉米作为食物的优点如下:

1、玉米中含有较多的粗纤维,比精米、精面高410倍。玉米中含有的植物纤维素,有增强人的体力和耐力,刺激胃肠蠕动、加速粪便排泄的作用。玉米中还含有大量镁,镁可加强肠壁蠕动,促进机体废物的排除。

2、玉米可煮汤代茶喝,也可粉碎后作成玉米粥、玉米饼,膨化后的爆米花体积大,食后有饱胀感,含热量很低。

3、玉米可以明目:玉米含有类黄酮,对视网膜黄斑有一定作用,所以多吃玉米有明目作用,可以有效的对抗眼睛老化。

4、玉米能防癌、抗衰老:玉米中含的硒和镁有防癌、抗癌作用,当硒与维生素E联合作用时,能防止十多种癌瘤,尤其是最常见的乳腺癌和直肠癌,另外,硒还可以调节甲状腺的工作,防止白内障的发生;镁能抑制癌细胞的发展,这对防癌也有重要意义。它含有一种长寿因子——谷胱甘肽,它在硒的参与下,生成谷胱甘肽氧化酶,具有恢复青春、延缓衰老的功能。天然维生素E还有保护皮肤、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清胆固醇、防止皮肤病变、延缓衰老的功效,同时还能减轻动脉硬化和脑功能衰退。

5、玉米须和玉米油药用功能:在中药里,玉米须又称龙须,性平,对人体有广泛的预防保健用途。龙须茶有凉血、泻热的功效,可去体内的湿热之气,还能利水、消肿。玉米油可降低人体血液胆固醇含量,对冠心病及动脉硬化症有辅助疗效。

6、调节荷尔蒙:玉米中富含的维生素E可通过生殖腺增加荷尔蒙的分泌,改善性能力,预防小产。因为玉米胚芽中的维生素E还可促进人体细胞分裂,防止皮肤出现皱纹;玉米须有利尿作用,也有利于减肥。膨化后的玉米花体积很大,食后可消除肥胖人的饥饿感,但含热量却很低,是减肥食品之一。

玉米可以生食或熟食,玉米粒可用来做菜、做汤。玉米熟吃更佳,烹调尽管使玉米损失了部分维生素C,却获得了更有营养价值的抗氧化剂活性。

因此,吃玉米时应把玉米粒的胚尖全部吃进,因为玉米的许多营养都集中在这里。

 

(四)   玉米作为主粮或主食的缺点

过多食用吃玉米有如下不良反应

1、如果玉米吃的太多,就会影响消化。过多的纤维素可导致肠道阻塞、脱水等急性症状。

2、长期过食玉米,还会影响吸收,使人体缺乏许多基本的营养元素。所谓面有菜色”,就是纤维素吃的太多,导致营养不良的典型表现。

3、对于那些养分需要量大的特殊人群来说,过食玉米,影响吸收而造成的危害最明显,这些人包括怀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以及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

4、纤维素还具有干扰药物吸收的作用。它可以降低某些降血脂药和抗精神病药的药效。

5、引起玉米生病的各种镰刀菌产生的真菌毒素赤霉烯酮与雌激素分子结构相似,能与雌性动物雌激素受体结合,具有雌激素的作用,其强度为雌激素的十分之一。因此,它也有可能对女性的生殖系统有破坏作用。玉米赤霉烯酮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女性的生殖系统,同时对男性可能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食用过量带有这种真菌毒素玉米,可能引起不孕不育。

 

(五)   玉米作为主要农作物对生物链的破坏

自从我国清代引进玉米(Zea mays)以来,由于玉米是C4植物,光合作用效率高,产量明显高于起源于我国的菽( Glycine max )、黍(Panicum miliaceum)、稷或粟(Setaria italica)等,面积逐渐扩大,分布越来越广。我们的祖先创造发明了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轮作和间作制度,比如;在一熟制地区,第一年玉米,第二年大豆或其它豆类,第三年甘薯或其它薯类,第四年春小麦或其它禾谷类;在二熟制地区,第一年小麦玉米,第二年油菜大豆,第三年豌豆马铃薯,第四年小麦花生等。此外,还有玉米与甘薯或大豆或棉花或花生或其它作物的间作套种。通过轮作和间作套种,大大降低了禾谷镰刀菌的流行,减少了玉米赤霉烯酮的产生和危害。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农村主要有“九九三八六一部队”(老人、女人和儿童)留守,农业生产越简单越高产越好。加之各级政府的农业政策以粮食产量为政绩指标,玉米正好顺应了我们省时省力省工和追求连年增产的需要。在年年增施化肥的条件下,连年种植,连年增产。我们已经忘记了老祖宗的轮作、间作和套种法宝。由于长期连作,禾谷镰刀菌大量繁殖,加上玉米秸秆不能及时清理干净,为次年禾谷镰刀菌爆发打下基础。一旦气候适宜,禾谷镰刀菌大流行,真菌孢子满天飞,农田处处是霉菌,即使肉眼没有看见玉米霉变,也不能保证没有污染真菌孢子。因此,禾谷镰刀菌产生的玉米赤霉烯酮也就无处不在了。当动物食用带有霉菌孢子的玉米或饲料以后,由于不同动物对玉米赤霉烯酮敏感程度不同,受危害的强度也不一样。猪是最敏感的动物,受害也最严重。黄牛和奶牛等大型反刍动物,由于它们的瘤胃中含有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微生物,很少受到危害。

在这场生态灾难中,人类也不能幸免,随着玉米面积和产粮的扩大,不仅家畜和其它哺乳类动物生殖受到影响,而且人们的不孕不育率逐年上升,目前已经达到十分之一以上。

 

(六)   玉米作为新型工业作物对生态和水资源的破坏

玉米乙醇,曾被大肆宣传有降低原油依赖和防止全球变暖之神奇功效,而如今它又被指控引发了全球粮食危机以及破坏了生态。玉米面积越大,复种指数越高,产生的真菌毒素越多,对农田动物、家养家畜和人类的生殖系统危害越大。

不仅如此,由于玉米原产于中南美洲雨水丰沛的地区,整个生育期需水量大。在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和五大湖地区,在巴西的亚马逊流域,在印度的恒河流域,在巴基斯坦的印度河流域,在埃及的尼罗河赤道附近流域,大力推广玉米,由于雨水相比其它地区丰富,基本没有问题。但是,在中国的黄河流域,大力推广玉米已经引起华北和西北等地的水资源灾难。下面以华北为例,介绍过度种植玉米引起的水资源枯竭的可怕后果。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打开河北省的地图可以看到,河北省的水系有海河、滦河两大水系。查阅资料,可以得知,在河北,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河流约有300多条。其中,河北省最大的水系海河,流域面积12.4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6.3%。除了这么多的河,河北还有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最大的一块湿地----白洋淀,面积366平方公里。然而,河北地下水超采30年或很快用尽,地裂现象不断出现。长期透支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甚至形成了区域地下水位的降落漏斗。

资料显示,由于多年的地下水超采,华北平原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漏斗区。其中最大的一个漏斗面积达8800多平方公里,而这个面积,大约是北京市市区面积的12倍。长年跟踪观测地质灾害的河北省地矿局第三水文工程地质大队发现:从20062010年,衡水市共发生10起比较大的地裂缝,最长的是武邑至阜城县的一条地裂缝,长8公里。这些地裂缝形成的主要因素是衡水市超量开采深层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地下水过量超采,深层地下水位下降,没有有效补给,就会形成地下漏斗,也就是说地下水位在海平面以下。70年代初期漏斗仅限于冀州、枣强、桃城区一带,俗称冀枣衡漏斗。现在冀枣衡漏斗面积已经连片扩大,形成华北平原一个大的漏斗区,8800多平方公里。现在漏斗已经不是封闭的漏斗了,已经是和德州、沧州、邢台的漏斗连成一块儿了,形成一个大的复合型的漏斗了。

为了保持粮食产量“N连增”,必须连年种植高产作物玉米,遍地打眼掘井灌溉,这才是引起华北地下水漏斗逐年扩大的根本原因。我们这一代不仅“喝光了祖宗留存的大量地下水,还要继续喝竭子孙应得的那一分吗?”。

 

(七)   玉米引起的种族灭绝

由于美洲印地安人的祖先培育了玉米这个高产作物,使印地安人口得以增长,正是由于人口增长,迫使他们大量种植玉米,连年种植玉米,主要粮食是玉米,主要食物来自玉米。因而崇拜玉米,倚赖玉米。尤其是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引起镰刀菌大量繁殖,以玉米赤霉烯酮为主的真菌毒素大量产生,造成他们的生殖系统损伤,人口锐减,智力下降。于是,玛雅人消失在热带丛林之中;印加人和阿芝特克人倒在欧洲人的武器之下。因此,如果说欧洲殖民主义者是屠杀印地安人的直接刽子手,那么玉米赤霉烯酮是印地安文明消亡的间接帮凶。笔者认为:“印地安文明兴也玉米,亡也玉米”。

 

因此,中国粮食增产过度依赖玉米的日子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8114-955236.html

上一篇:捉妖降魔凶化吉
下一篇:咏春芽,吟春蕾
收藏 IP: 114.242.6.*| 热度|

2 张晓良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5: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