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day80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博文

鱼骨笔记术——阅读笔记

已有 782 次阅读 2023-7-27 09:53 |个人分类:读万卷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图书规格

【 书 名 】鱼骨笔记术
【 作 者 】[日]驹井伸俊
【 ISBN 】978-7-508695174
【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笔记

  学习的时候、开会的时候、商谈的时候、谈判的时候……在伴随着“紧张”和“痛苦”的时候,不得不去记笔记。

  大脑在感受到痛苦的时候,很难一边意识到“效果”和“效率”,一边还在记笔记。

  

  

  这种笔记法只有一条规则。将信息写成鱼骨的形状!仅此而已!

  00022.jpg

  

  笔记法原本是为了提高记笔记的效率和效果而存在的,然而也有一些这样的笔记法,为了掌握它们“必须要去记住一些必须遵守的事情”或是“比较复杂的规则”。这就是本末倒置了。

  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让记笔记变得更有效率,因此作为核心的规则一定要既单纯又简单。因此,笔记不需要规则!

  

  

  成功者的笔记法能够反映这位成功人士整理信息和对其进行活用的方法,其记笔记的方法可以成为很好的学习参考。但成功人士的做法不一定适合你。

  

  鱼头在左边。决定了鱼头的方向后,为了将所有内容都保持在向着主题的方向

  • 将优先级或重要程度较高的内容写在离鱼头相对较近的位置(优先级型)

  • 在背骨上方从左向右书写,然后在背骨的下方从左向右书写(并列型)

  • 在背骨的上方从左向右书写,然后在背骨的下方从右向左书写(时针型)

  • 将对立的内容分别写在背骨的上方和下方(对立型)

  00009.jpg

  

  框架是一种易于思考和总结的格式。使用框架进行思考的方法叫作框架思考法。通过框架思考,谁都可以周全地思考问题。

  

  

  几种非常有代表性的框架都可以用鱼骨笔记进行描述:

  • 5W1H:指What(何事)、Why(何因)、Who(何人)、When(何时)、Where(何地)、How(何法)。

  • 公司的经营资源:人、物、资金、信息。

  • SWOT: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会)和Threat(威胁)。

  • 3C:Customer(顾客、市场)、Company(公司)和Competitor(竞争对手)

  • 4P:Product(产品)、Price(价格)、Promotion(推广)和Place(渠道)。

  • 4M:Man(人)、Machine(机器)、Material(物)、Method(方法)。

  • 进程:“期间前、期间、期间后”“过去、现在、未来”“早上、中午、晚上”“购买、生产、物流、销售、售后服务”“订货、出货、请款、回款”等等。

  • PDCA:计划(Plan)、执行(Do)、执行之后回顾检查(Check)、与下一次行动相关联(Action)

  

  

  如果用鱼骨笔记术来配合看书的话,看书的速度会有明显的提升,对内容的理解也能更加深入。

  适合鱼骨读书法的对象是需要进行熟读的内容和挑重点阅读的内容。

  要想记住不忘,只能通过将信息可视化后反复记忆来实现。不妨试试用鱼骨法将书中的信息整理到一张纸上吧。

  

  

  资格考试的学习,很容易陷入一些误区:

  • 涉猎的范围太广,一直无法完成

  • 对感兴趣的部分或自己擅长的领域深入过多,看不见整体

  • 学习到的知识处于分散孤立的状态

  鱼骨术可以将考试内容构造化,使其易于理解和记忆。

  

  

  问题与课题的区别在于:问题是有原因的,课题是有解决方案的。

  解决问题的鱼骨图却可以有两种。一种是“问题/原因类鱼骨图”,另一种是“课题/解决方案类鱼骨图”。

  

  

  觉得自己能够管理时间,那是非常大的错觉。选择“做什么”和“不做什么”。选择“要做的事情”,将它们安排到有限的时间中。

  

  

  一目了然的平衡感是只有鱼骨图才能做到的。试着将现在的生活写成鱼骨,寻找自己在努力中有没有偏差。

  

  

  用“守破离”来表现成长的进程。

  • “守”——最初要遵循基本进行学习。

  • “破”——将学会的东西根据自己的特性进行应用。

  • “离”——不拘泥于“守”和“破”,开拓新世界,创造属于自己的东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5749-1396827.html

上一篇:图说天下 日本:百年维新路——阅读笔记
下一篇:视觉笔记术——阅读笔记
收藏 IP: 114.251.216.*| 热度|

2 尤明庆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1: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