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亩洞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himudongren 全球变化

博文

关于大气-植被-土壤连续体模型的几点想法

已有 5536 次阅读 2015-11-1 11:58 |个人分类:科研|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以前学习自然地理的时候,其中一个 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圈层。可以把地球系统分成大气圈、土壤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等。每一个圈层有其自己的特点,圈层之间也有相互作用。圈层本身和圈层之间是复杂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其中包含了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循环。这三个循环是圈层的运动主体。把圈层单独割裂开来是行不通的,圈层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整个地球表层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为了理解大气-植被-土壤连续体的表层系统的物质、能量、信息循环,可以通过两个途径理解:实验和数学模拟。当然,实验是模拟的基础,数学模拟是物理、化学、生物机制的理论化,或者是数学语言来定量描述这些过程。为什么要模拟呢?模拟的目的就是为了预测,这也是模型的终极目标。不能有预测作用,数学模型的构建也就黯然失色了。
       关于大气-植被-土壤连续体的模型,目前出现的类别有:陆面过程模型、水文模型、作物模型、生物地球化学模型等。这些模型侧重点不同,但有其共性。也就是都是大气-植被-土壤这样三个圈层的相互作用。
       从单个圈层来看,大气圈包含了大阳能量的复杂能量传输过程。地球的辐射特征和地球公转轨道、黄赤交角、日地距离有关。这些因素给产生了地球表层的理论能量分布。但是地表的复杂性,如海陆因素、海拔、地表植被特征把这种理论的能量分布打破了。出现了洋流,季风、地带性气候;而对于植物圈而言,最重要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是地球表层能量转换成物质的第一来源。刻画这光合作用的模型,是大气-植被-土壤圈层模型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对于土壤圈,它为植物提供了水分和养分。土壤本身也有复杂的能力物质循环。土壤的水分运动、有机质的分解、氮的运动、微生物过程。大气-植被-土壤圈模型需要把这些单圈层的过程描述清楚。其次,也要把三个圈层的过程耦合起来,构成一个系统。
       以作物模型为例,它的侧重点是各种作物,作物的生长过程主要有:生育期发育、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干物质分配、根茎叶的形成、叶面积的生长、根的生长、籽粒形成、土壤蒸发、土壤吸水、土壤水分运动、氮素等养分的运动等等。基本上所有的作物模型都有这些过程,只是每种作物模型在不同的过程描述的详略程度不一样,或者构建的公式不一样。
       构建模型一定要了解模型的目的。究竟用它来干什么。模型只是一个工具,用它来解决你自己的问题,才是模型的真正有价值的地方。作物模型可以用来做气候变化对作物的影响评估,可以用来农田水资源管理,也可以用来优化耕作制度设计、也可以用来产量估算等等。不同的目的,侧重点不一样,需要的模型难易程度也可以不一样。
        对于模型的研究可以分为二个方向:模型理论方面和应用方面。应用方面就上述提到的,用模型来解决实际的问题,而模型的理论方面,就包括了模型的构建、模型的比较、模型的优化。
         从事SPAC模型研究,需要对大气-植被-土壤各个物理、化学、生物机制的理解。也要具备对物理、化学、生物过程的数学语言描述能力,也就是建模的能力。其次,需要熟练掌握一门计算机语言,例如FORTRAN,很多模型都是用FORTRAN语言写的,例如比较老的模型,如SIB2,WOFOST等。精通了SPAC模型的一种以后,再去熟悉其它的模型就很简单了,因为原理都是差不多的。
       做模型研究,也不能为了模型而模型,最重要的一点还是科学问题,对科学问题的把握才是科学研究的根本,也许是建模的终极目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7026-932528.html

上一篇:APSIM模型品种参数改变和自己创建品种示范
下一篇:轻松学fortran之(1):学习准备和fortran开发平台搭建
收藏 IP: 114.253.123.*| 热度|

2 陈智文 覃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 01: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