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学习蛙,喜欢呱呱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iaoqiao1980 取得高分的奥秘

博文

按标题搜索
50年前物理学达到顶峰,然后几乎就是戛然而止
热度 3 2023-3-21 21:02
1971年,非阿贝尔规范理论的重整化性得到证明。1972年,黑洞熵被提出。1973年,量子色动力学中的渐进自由现象被发现。1974年,黑洞辐射被提出。随后50年,物理学中几乎再没有概念上的进步,近乎停止。 随后,最深刻的概念上的新发展,在于全息的思想,而这实际上是建立在黑洞熵 ...
个人分类: 是问居|685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3
中国的物理学家们应该联合起来打造一部物理学基础教材
热度 5 2023-3-17 09:50
前几日,曾谨言先生去世了,让人难过。很遗憾,我不认识曾先生,他更不可能认识我。但是只要是学习物理学的中国学生,只要是在学业上有些心思,就一定会学习曾先生的两卷本《量子力学》。这两本书并不太适合在课堂上学习,但是的确是学习量子力学最好的中文教材。现在每当想起当年学习量子力学的情景 ...
个人分类: 个人建议|3843 次阅读|16 个评论 热度 5
从我在核结构领域的研究经验,来说科学研究的两个不同的层面
热度 3 2023-3-13 20:14
20年前的这个时候,我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考研成绩,我开始系统的学习以前学过的一些大学知识,并且开始学习曾谨言老师的下册量子力学。考研的时候,我报了核结构的方向,当然我不知道核结构究竟是什么,我也不知道我的硕士老师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我选择它仅仅是因为我喜欢量子,我觉得最微观的领 ...
个人分类: 我思故我在|4300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3
究竟有没有用,不是科学研究要去想的
热度 5 2023-3-12 11:42
科学研究在本性上,和其他任何宗教一样,是一种信仰,是一种精神活动。本质的区别,是信仰的内容不同,可以说完全相反。当一个人信仰宗教的时候,他在内心已经否定了现实的客观性,认为所见一切皆空,没有意义。当一个追寻科学的真理的时候,他坚信这世界的一切是可以理解的,真理是可以发现的,是确定的。 ...
个人分类: 是问居|951 次阅读|26 个评论 热度 5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排名20名之后50以内的物理学家(排名不分先后)
热度 3 2023-3-10 08:01
1 亚里士多德 物理学的建立者。 2 阿基米德 古代物理学集大成者 3 托勒密 地心说建立者 4 哥白尼 日心说建立者 5 吉尔伯特 磁学建立者 6 富兰克林 电学 ...
个人分类: 是问居|739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3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20位物理学家(排名不分先后)
热度 4 2023-3-8 20:02
1 伽利略 提出自由落体定律,提出加速度的概念,提出惯性定律,是近代科学的建立者。 2 开普勒 提出开普勒三定律。 3 牛顿 提出牛顿三定律,提出万有引力定律,是经典力学理论的集大成者。 4 法拉第 提出法拉第电磁定 ...
个人分类: 是问居|1420 次阅读|17 个评论 热度 4
诺亚级,以及诺贝尔奖功利论
热度 2 2023-2-20 19:39
我没有看过《 三体 》,所以最近在杨正瓴老师的博客中,我才知道拯救地球人类的水平被称为“诺亚级”。在我的“七层塔”中,是存在诺贝尔奖之上的级别的,但是主要针对的是提出客观世界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全面影响了科学研究的成就。 我的确很少关注技术,但是我依然关心人类 ...
个人分类: 是问居|1065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2
“四榜”入榜人:杨振宁、王淦昌、吴大猷、谢玉铭、胡宁
热度 1 2023-2-18 10:39
(入榜人名单陆续给出,一次五人) 杨振宁 入榜理由:非阿贝尔规范场概念的提出和数学结构的建立 入榜建议:天榜(诺贝尔奖之上水平) 王淦昌 入榜理由:探测中微子的理论工作 入榜建议:地榜(诺贝尔奖水平) 吴大猷 入榜理由:开创超铀元素的理论计算 入榜建议:地榜(诺贝尔奖 ...
个人分类: 个人建议|714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为什么学术评价中一流水平之上还有两个层次?
热度 5 2023-2-15 15:34
学术评价中一流水平不是最高的水平,这和运动比赛中的评价是不一样的。金庸写的武侠小说也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在他的《 射雕英雄传 》中,全真七子绝对是江湖一流高手,但是在他们之上有更高的不可思议的存在,就是“五绝”这种水平的人物,武功已是神乎其神,不可言说,近乎于道,可看做是仙。 ...
个人分类: 我思故我在|6141 次阅读|22 个评论 热度 5
只有“道”生的“一”,才能生出“二”、“三”和“万物”
热度 1 2023-2-13 22:01
新生的事物,可以成为“一”。但是这个“一”,有的会生成“二”,有的却只能掀起一阵热闹,或者昙花一现,或者匆匆一瞥,然后就消失了。 为什么会这样的? 长生和消亡的区别在哪里呢? 《道德经》说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
858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3-26 16: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