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ngy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angyy 理学博士,教授,从事生态学、植物系统与进化研究

博文

《星光大道》舞台上的耶鲁大学博士生

已有 4104 次阅读 2015-10-8 11:08 |个人分类:学术问题|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耶鲁大学, 加拿大, 星光大道, 中国话, 英文歌

    上周六看了央视一套由朱军和小尼主持的《星光大道》节目,里面有位女选手,好像是3号选手,名叫林炫秀,是加拿大籍韩国裔的美国耶鲁大学的J. D即耶鲁大学的留学生,从字面上看是法律博士研究生,会讲中国话,唱着中国歌,也唱韩国歌,也唱英文歌,挺让人感概的。因为她还在中国的人民大学学习过1年的汉语。那么她会讲英语、法语、韩语及汉语等多国语言。说明其很好学,兴趣广。同时也反映出她虽为加拿大人,但是不忘其祖国韩国的血脉关系与根,又这么的热爱中国,对中国充满友谊的情怀。

      能读到耶鲁大学的法律学博士生是学习努力、刻苦,也是其聪慧、热爱学术和各方面文化的结果。因而在场人气很高,很受欢迎。唱得好、掌声热烈。同时,在才艺展示的环节里,她还能一边演奏钢琴一边演唱,其已经学习钢琴10年了。当朱军等为之感叹时,助演者介绍她还会演奏小提琴呢。更让人赞叹。随后她演奏了一首小提琴曲,音色和韵律都很好,而且也学习和演奏了9年了。全场观众给予赞扬的热烈掌声。

      在乐器里,最难学的就是小提琴了(其助演(《星光大道》节目小提琴演奏者)往届优秀选手也这样介绍),小提琴被誉为乐器的皇后,然而比起所谓的是“国王”的钢琴来说,其在乐队里是担当着主要的台柱的角色的。因为,相当于第二指挥者为第一小提琴,小提琴组为乐曲主旋律的大部分演奏者,当然在其他乐器组如大提琴、长笛、圆号等穿插担当演奏主旋律任务时作为协奏与和音伴奏者,但基本上65%~70%,甚至更多一些的(根据不同乐曲的需要)主旋律小提琴是要担当其演奏任务的。从林炫秀对这些被认为很难学但是很好听的乐器就是喜欢学习的心理和态度看,她就是一个知难而进的年轻人,一个好的研究生和学者的心态和精神面貌。

      由于才艺多而演出优秀,进入到了后面的一关,与来自湖南的苗族女选手阿苗千千一起争夺冠军,阿苗千千前面的表现也很好,尤其是后面的演唱为民族歌曲,大气恢弘了,甜美动人,因而她们俩都感染和打动了观众的心;因此,评论嘉宾的认同率基本一样,而且认为应该两个并列冠军。后来是阿苗千千获得了冠军。但是也说明林炫秀确实同样也很优秀。

其实,一个喜欢艺术的学者,一个对较多事物有兴趣的学者才可能对学术工作更有益一些的。这方面曾见过不少的报道。较多世界著名科学家是艺术方面造诣相当深的,如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他也是非常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曾多次举办个人小提琴演奏音乐会,而且轰动效应很强。现在各国这样的学者也比较多,前段时间央视播放的“高级知识分子、高级将领、高级干部”交响乐团演出里,就有较多的知名教授等,当然没有参加这个乐团的乐器演奏得好的教授应该是多得很。

最近看到报道,我国将在学校推进美育教育,要在学校进行舞蹈、演唱、戏曲、话剧、歌剧、交响乐和民族器乐乐队组建和演出,以及书画等的学习,作为课余时间的主要活动。但是现在还主要先在中小学开展。这是很有必要的,我们提倡的教育方面的目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近20多年来可能主要太过于顾着“智”了。虽然部分大学还一直在做着上述的一些工作,但是确实近10多年来是弱化很多的了,因而校园的文化就比较的乱,看手机、网络可能是文化的主流和方式,因而造成精神面貌上那种积极向上、文雅礼仪方面的熏染是很弱的。一些学校有艺术团,但只是以舞蹈为主,而且还是现代舞为主,民族舞、芭蕾舞和古典舞很少,但是基本没有乐团和乐队,即便一些有乐队,可能以电声乐队为主,没有交响乐队,也没有像样的指导等。可能演唱、戏剧等更少了。该多加强这方面了。设想假如大多数的年轻学生在那样没有美的歌声、旋律和培养真、善、美的宽广胸怀的人文环境熏陶条件下成长(观摩、欣赏也是一种受教育和学习的过程),而老是处在灌输“学好本领出去才能赚钱、发财,或者自己才能发展得好”这套比较功利的带着狭隘情调的环境下,能有多少是可以具备我们期待的那样好的情怀和综合素养的呢?当然不否认有一部分自己能在差的环境下,加强修养,严格要求而很成功者,但是估计比例和效果也会较差一些的。因为美育本身就是提智、修身、养性等方面的重要过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632-926459.html

上一篇:向屠呦呦教授致敬!兼谈此大喜事所引发的感想
下一篇:写博文与“得志”以否基本是无关的
收藏 IP: 119.32.50.*| 热度|

2 史晓雷 刘波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08: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