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的天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tone1971111 数学博士学位;现从事图像处理、信号处理的算法和系统研究。

博文

科研:成见的来源以及消除 精选

已有 11849 次阅读 2011-9-20 08:15 |个人分类:读书偶得|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研, 成见

康德的《逻辑学讲义》(商务印书馆)与其说是一本逻辑学讲义,还不如说是一本认识论的入门书。书中对认识论的很多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包括无知,成见,判断,质疑等。这里根据我们面临的现状,我觉得讨论一下成见是很有必要的。
 
什么成见?百度百科说:成见即定见,指对人或事物所抱的固定不变的看法。但是百度百科对成见的理解还是不够深入的。康德进行了深入的讨论。首先看看成见的来源:模仿、习惯和爱好。康德说:“模仿对于我们的判断具有普遍的影响,因为人云亦云是一种强有力的理由。因此,便有了这样的成见:人人所干的事,便是对的。”习惯也很容易产生成见,这取决于建立成见的人对自己经验的总结速度,有些人经历了一次,就可能建立成见,这是以偏概全。康德指出,如果习惯的成见是通过模仿形成的,那么具有这种成见的人就不易矫正。人们也可称由模仿而来的成见为:不是在法则之下的自发的使用理性,而是消极或者机械地使用理性的嗜好
 
康德阐述的模仿的几个主要方式:
 
一、公式。他们是一些规则,用来表达模仿的典范。公式对于简化复杂的命题非常有用,所以最聪明的头脑总想发现这类公式。但是,所有的公式都有他的前提和条件,一般在接受这些公式的时候,不知其所以然,就是低级的模仿。
 
二、格言。格言的表达具有如此意味深长的高度精确性,以致好像一更少的严策把握不了他们的意义似的。由于这种原因,这类需借自他人的箴言,由于其权威而被用作法则和规律。论语等中国古代的书似乎更贴近格言。因为往往就一句话,缺少必要的论述。这种格言根据不同人的理解,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因此,对格言,要充分的论述,否则,格言就不能用,只能成为成见的主题。
 
三、警句。为成熟的判断力通过强调包含于其中的思想所产生的警句,是一些本身值得推荐的、其威望常常保持数世纪之久的命题。这类命题往往言简意赅,具有很强的指示作用。但是,这些警句也有其使用范围和时代,不加区分的使用或者遵从警句就会造成成见。
 
四、法规(是科学上的简明规律)。这是些用做科学基础,并指示某种崇高的、经过深思熟虑的东西的普遍教导。这些法规的正确性往往较好,但是其中也一样藏有谬误的成分,因为,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的科学成果都是自然的一个近似。有些规律还在不断地更新中。
 
五、谚语。谚语是普通知性的通俗规则或有关其通俗判断的表达。谚语更多的出现在受教育较少的群体中,帮助他们记住一些道理。但是,这些谚语中甚至有很多根本性的错误和误导。
 
 
几种常见的成见:
 
1、声望的成见。包括:
 
个人声望的成见。我们以他人的声望来建立我们的知识,且并不因此使我们感到内疚,因为我们不能事事都亲自经验,事事都用自己的知性来把握,因此,个人的声望必定就是我们判断的基础。这是单纯的成见,因为,理性真理之有效是无个性特征的,这里的问题不是“谁说了什么”,而是“他说了什么?”问题不在于知识是否来自于名人。此外,个人的声望也以间接的方式取悦于我们的虚荣。伟人的崇拜者认为他们是平等的,因为谁都比不上伟人。我们今天盲目的信任专家的判断就是一种个人声望的成见。
 
声望的成见还包括多数人声望的成见。民众主要倾向于这种成见。因为民众无能力评价个人的贡献、才能和知识,所以他们喜欢在“人所公认必真”这一假定下,坚持多数人的判断。
 
时代声望的成见。对古代的成见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成见。由于我们视古人为知识和科学宝库的主人,把他们著作的相对价值奉为绝对价值,盲目的信赖他们的贡献,这种尊敬往往过了头。
 
2、由自爱或逻辑的利己主义而来的成见。根据这种成见,人们把自己的判断与他人判断的一致当做标准是不必要的。这种是对自己知性的产物表现出某种偏爱。
 
上面康德的阐述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成见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可能导致我们错误的使用了一种知识进行判断,从而导致错误的结果。而且由于成见的牢固性,这种错误往往多次发生而不自省。那么如何消除成见呢?个人以为要通过如下努力:
 
一、努力避免模仿。模仿作为人之初的学习行为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能成为人一生都模仿的理由,有理性的人应该尽早的从模仿过渡到理性的思考为主,甚至发展到以模仿为耻的地步。在科研领域,尤其要避免模仿,因为模仿根本就是在给别人鼓掌,当个不起眼的观众。
 
二、努力养成批判吸收的习惯。不好的学习习惯是盲目的接受,不管是格言还是警句,如果我们在没有真正理解之前,是不能随便变成自我的标准的。要给这些格言以丰富的标注,以充实它们的使用方法。不然,就变成了教条主义者,或者断章取义。
 
三、努力养成独立的人格。对名人声望的崇拜是我们更容易相信名人的知识,但是这实际上是把自我的命运交给了陌生的名人。他们其实可能仅仅是比我们稍好一点,他们的知识中可能蕴含着巨大的漏洞。所谓独立的人格,是要站在平等的基础上,理性的看待有声望人的知识,要比对待书本知识还要严格的立场去观察。在科研上,尤其要注意一些“大家”的判断,如果错误,往往是方向的错误。爱因斯坦做过不少错误的判断,并为此还专门道歉过。因此,无论谁说的,我们只关注他具体说了什么,而不要管这个人是谁。
 
四、努力养成辩证的历史观。对待历史上的知识,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它们的时代局限性,考虑到当前的特殊性,在尊重共性规律的基础上,有条件甚至有变化的吸收历史知识,盲目的照搬只会导致可笑的结果。
 
五、让理性超越面子。我们很多人都有面子,对自己的东西尤为的珍惜,但是对于自己的思想就要慎重,不能因为是自己做的东西,就不允许别人批判,就认为它们高于他人的结果。这些就要我们彻底的消除面子心理。同时,也不能寄希望用自己的成果来压制别人,这样只会造成历史的笑话。因为,好不好是有客观的标准,也会有历史的评价,不是压制或者引诱就可以解决的。
 
总的来说,康德描述的成见在我们做科研的过程中到处都存在,也大大的阻碍了我们科研的发展。在中国的文化氛围下,成见,尤其是模仿和声望带来的成见的危害尤其严重。当然,成见并不能彻底的消除,但是如果成见少一些,也许我们的精神就更自由一些,做科研的结果可能会更好一些。为了生活,我们可以更好的使用某些成见,为了科研,最好没有成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6-488272.html

上一篇:如何避免科学研究的两种堕落
下一篇:科研: 学会尊重想法
收藏 IP: 124.127.210.*| 热度|

11 丁甜 施泽明 何学锋 唐清 邓辉 董志刚 吴吉良 周海华 赵大良 Simple2010 mbb

发表评论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23: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