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等离子体科学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博文

悼陆全康先生

已有 9044 次阅读 2012-2-24 11:12 |个人分类:古往今来|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等离子体物理, 陆全康

今早收到交大盛政明老师的email:
 
各位老师,
 
最近我刚刚得知我们等离子体物理学界的前辈陆全康先生在今年一月十一日去世。陆老师上一次回国是在2009年夏天,他参加了当年在大连举办的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大会,并在上海住了一个星期。一年前,陆老师还在研究相对论等离子体物理,让我给他寄点文献资料。从去年开始,一直没法联系到他。
 
我很怀念陆老师。认识他有20多年了,他的的音容笑貌、豁达开朗的个性、孜孜不倦的治学态度一直在我脑海里。愿陆老师安息!
 
盛政明
 
> > Subject: 沉痛悼念陆全康先生去世!
> > To:
> >
> > 各位,
> >
> > 刚才接到我在(新西兰)奥克兰的老友马文华先生耒电沉痛告知:移居新西兰的原复旦物理系的陆全康先生的女儿刚才打电话给他说,她家父患直肠癌一年余不治,于一月十一日去世。特此通告各位!
> >
> >
> > Zhemin Wang 王哲民

 
陆全康先生是等离子体物理学界的前辈。笔者初入等离子体物理领域的时候,陆先生已经是国内高校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方面凤毛麟角的几个教授之一。
 
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一样都是我国等离子体物理教育的发源地,笔者读书时陆先生已是复旦物理系八教授之一,他的理论研究与现代物理系的实验研究相得益彰,使得复旦大学成为国内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的重镇。可惜陆先生退休、王少杰转到科大之后,当年卢鹤绂先生发展起来的等离子体物理理论研究在复旦已无传人。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等离子体理论研究在与复旦同城的交大和与复旦同根(至少理科)的浙大从无到有发展起来,可算卢先生和后来的陆先生当年发展起来的事业有所传承。
 
陆先生专攻等离子体物理的动理学理论和非平衡态统计物理的关联理论。当年笔者读研究生时,硕士阶段的研究方向亦是非平衡态统计力学及在等离子体物理中的应用,有幸分别在非平衡态统计物理和等离子体物理的暑期学校几次听过陆先生讲课。那时的大学教授(记得统计物理讲习班还有苏肇冰、曾谨言、钱敏夫妇、钱伯初、熊吟涛等),讲起课来确实是引人入胜。特别是陆先生以耐心细致、和蔼可亲见长,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和喜爱;课堂上他虽为师长,课后却像朋友,所以课余我们都喜欢和陆先生一起海阔天空。笔者后来在美国做过强耦合等离子体物理方面的一些研究工作,便是受益于陆老师当年教授的关联动力学理论(他后来曾与蔡诗东先生合著过一本《关联统计动力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但那时陆先生已经退休,联系不上,无法再当面求教。2009年在大连再见陆先生,也只是匆匆一唔。他曾答应下次回国到北大来。可惜再无音讯。现在才知道他回到新西兰之后不久就查出癌症。终于不治。
 
陆先生当年与蔡诗东先生、项志遴先生等一起组织等离子体研究会,以“把等离子体物理的根扎在中国”为宗旨,为推动我国的等离子体科学事业、培养等离子体物理研究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尽管这几位老先生都已作古,但是当年的研究会已经发展起来,成为今天的中国物理学会等离子体物理分会。每年物理学会秋季会议,都会有很多年轻人与会。看到事业后继有人,陆先生在天之灵一定会感到欣慰。
 
谨以此文纪念陆全康老师。
 
并链接科大刘万东老师《悼陆全康先生》博文一篇
 
又及:
 
再转一下盛政明老师的邮件,其中提及吴京生先生和他的著书计划:
 
各位老师,
 
非常感谢大家的回复。我们中很多人之前与陆老师是保持密切联系的,但后来一直联系不到他,也得不到音讯。这次是郁明阳老师和余玮老师先知道这个消息的。我会通过他们设法向他的家属转达各位老师对陆老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今天吴京生老师来信,提到他和陆老师在2009年夏在杭州见面时,打算合写关于基础等离子体物理的讲义。当时我也在场,看两位老师谈得很开心。到去年吴老师已经写了几章了,但他后来一直得不到陆老师的回音。这实在是我国等离子体物理学界的一大损失!
 
盛政明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346-540860.html

上一篇:锦绣科研
下一篇:关于青年基金申请,说几句
收藏 IP: 124.205.77.*| 热度|

13 王先驱 王春 王季陶 谢华生 王辉辉 陈伟 曹聪 欧阳峰 施郁 俞立 wangq zhm198807 crosslud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2: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