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等离子体科学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博文

锦绣科研

已有 4034 次阅读 2012-2-23 10:45 |个人分类:学海无涯|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研, 电离层, 锦绣, 天宫, 宇宙尘埃

“锦绣科研”,这该是科学研究的完满境界。
 
周二我们的重点项目结题,又遇到武大的易老师。我们的项目和他的项目是4年半前一起答辩通过的,我和他就是那次认识的,算是“风雨同舟”的老朋友了。这次结题汇报,他们的工作一如既往地令人振奋。汇报结束后,在外边等着评委们讨论评审意见的时候,我们闲谈起来。笔者说:我们汇报的这些工作,做得再好也只能算是锦上添花;你们现在做的事情是在织那片锦,织好了让别人来“添花”,这才是真正的创新。
 
他们做的是什么呢?
 
电离层中有一个富含铁、钙等等这些金属元素的“金属层”,这是早就知道的。过去的模型认为这是微流星(文献上用的是micrometeorites——微陨石,应该和微流星是有一点区别的)消融形成的。可是武大“中、高层大气遥感探测与数值建模”团队的雷达探测发现,这个金属层的分布是空间各向同性的——即在地球上不同地点的观测结果都非常接近,而且基本是时间平移不变的——即一年四季的观测结果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这说明在地球大气层的外边,有一个稳定的、均匀分布的金属粒子源,从各个方向源源不断地向电离层提供这些金属元素!这很难用微流星图像理解——因为微流星的分布是明显空间不均匀的(比如流星雨只是在特定的时间,即地球运行到轨道的特定位置,才能看到)。所以观测结果的这种时空均匀性强烈地暗示着外层空间有我们所不知道的宇宙尘埃源(就是说,其密度可能远高于我们现在的估计)。
 
NASA曾经做过外层空间的物质探测——在航天器外边挂一个比较软的金属板,从上面打出来的坑判断宇宙尘埃的密度。但是这只能探测到个头大的尘埃“石子”或者“砂粒”。而更小的尘埃颗粒还是探测不到。
 
所以我们曾和易老师一起建议在“天宫”上做这样的探测:在飞船外边贴几片粘胶片(类似家里厨房粘蟑螂的那种,当然实际的装置要有几个分层,构造稍微复杂一点),收集宇宙尘埃。这个工作至少可以:1)如果确实发现足以提供金属层离子的尘埃源,并估计出其密度、估算这些尘埃对宇宙中物质总量的贡献,将是一个重大的发现(且不说进一步研究它们是怎么形成的);2)即使探测结果是negative的——没有发现足够提供金属层离子的尘埃源,也会对金属层离子来源问题提出新的挑战。这样一个很有意思的“项目”,花的充其量也就是做探测仪器的几个钱(应该不会超过一台苹果电脑的价钱)。当然还需要宇航员出去“行走”的时候别忘了把这个仪器拿出去,重返大气层前记着拿回来。
 
也许就是太省钱了(人家的项目可能都是百万、千万的),不起眼;也许是因为觉得金属层离子来源就是微流星嘛——大家都知道的“常识”;所以我们这个想法还没走出第一步,据说在管理“天宫”项目的办公室那里就“夭折”了,根本没有送给专家们评审。
 
但是笔者觉得,如果都用“常识”来推断,怎么可能创新?真正的创新都是要推翻以前的“常识”。
 
笔者曾有过感慨(飞上去做什么?——关于“天宫一号”的几点随想)。但是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件“织锦”的事情,值得下功夫去做。暂时上不了天,我们先在地上做!——还是有不少事情可以做,包括理论工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346-540516.html

上一篇:谈笑静胡沙
下一篇:悼陆全康先生
收藏 IP: 124.205.77.*| 热度|

9 马红孺 吕喆 王先驱 武夷山 刘全慧 陈学雷 刘艳红 付海洋 crosslud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6: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