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与“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汪思源 梅需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博文

让“精英”从“平民”中脱颖,让“平民”成各路“精英”

已有 3976 次阅读 2009-4-25 15:58 |个人分类:教学思考|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考研, 就业

多年的“扩招”,已经让我们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平民”教育,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渴望接受高等教育的“刚性”需求。数量的激增伴随质量的滑坡,毕业生水平的普遍下降,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就有“上中下”,如何能够把高考时的“粗筛”,转变为大学学习过程中的“细分”。以人才“产品”论,可分为一等品、二等品、专用品、次品和废品。而不是现在这样参差不齐、良莠不分的推向市场,最后只会彻底砸了自己的牌子。(有的网友也提出宽进严出)

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大背景下,研究生阶段成为推迟就业的一个“蓄水池”,也是“精英”选择的一个平台。作为各门功课出色的推免生,确实成为导师们所喜欢的对象;但在我们这样一个没有研究生自主招生权利的学校,推免数量(刚性)难以扩大的前提下,是否可以对本校本专业前20%的同学提供尽可能多的奖励与便利政策。比如,免复试,即达到国家基本限即可;或者允许他们未考取外校时调剂回本专业;或者优先享受公费和“导师爱心基金”等。仅仅是“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好的和可操作可执行的建议。

目的是奖励综合成绩好,发展全面的合格本科毕业生。统计表明,研究生中还是本校的生源最好,外校生源主要都是来自比本校低一个档次的学校。因为推免数量太少,促使许多“好”学生为考研而放弃和忽视专业课学习。其结果可能造成虽不是一个合格的本科毕业生,却可能是高分的考研生。这决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

   在“貌似努力好学”的“虚假繁荣”下,将一大批“好的”和“比较好的”同学们引入了歧途,由此带坏了本科大学教育的基本面,即从大三下到大四上的本科专业课学习的关键的一年里,得过且过,稀里糊涂,仅仅鼓捣考研的几门课。(即使考上研究生后,在后续的二年学制内,上一年课后,就找工作,找到工作后,就企业培训;找不到工作,就心惶惶的继续找,没有一段安心“研究”的时间,白白浪费了大好的青春时光。)对自己的人生成长是损失,对供养自己的父母和家庭是损失,对国家和民族又何尝不是损失?!!!

   一定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完成大学阶段的学习任务,政策上也要保证这样的同学“不吃亏”。利用好综合排名和单项排名(特长)这些历史资料。

“扩招”将“精英教育”转化为“平民教育”,我们有必要通过综合排名和单项排名,再将“精英”从“平民”中筛选和激励出来,而不是将精英湮没于平民。同时也是通过个性化的教育和多出路的培养,让不能成为“全能冠军”的平民,成为具有自我特色的“单项冠军”和专业技术领域的“专家”。必要的淘汰,不能颁发合格证的“次品”与“废品”,也必须严格执行标准。否则,放任了“残次品”,就是亵渎了“正品”,恶性循环将自毁前程。

    一方面企业找不到合适员工,一方面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打开这个“瓶颈”的关键,我认为还是在高校。谁能够率先转变,谁就能够抢占先机,尽早进入良性循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039-228142.html

上一篇:这样的孩子们怎能不就业难?!
下一篇:“吃猪肉”与“看猪跑”
收藏 IP: .*| 热度|

4 张志东 蒋永华 汪育才 邢欣荣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13: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