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与开放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enxiang 本博客的主要内容为学术出版,数字出版,和开放获取。

博文

电子书、数据库、移动阅读:出版社都难以获利

已有 3440 次阅读 2010-3-19 18:59 |个人分类:数字出版|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数据库, 电子书, 数字出版, 商业模式, 移动阅读

近两年,数字出版一下子变得如火如荼。随着出版业集团化改革的深入,一个个应运而生的出版航母,携带着巨额资金,想要做些轰轰烈烈、立竿见影的大事业,于是数字出版成了投入巨额资金、扩大影响、展现政绩的最佳平台。
 
应该说,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大力发展数字出版无可厚非。发展数字出版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振兴出版业和出版现代化,更在于强化整个国家的知识传播与知识创新平台,而后者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前者。
 
但是,从目前数字出版发展的态势来看,似乎距离良好的初衷还有一定距离。很多出版社盲目投资上马数字出版项目,还有的出版社抱着传统出版的利润不放,其数字出版模式换汤不换药。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出版社的管理体制——尽管已经开始企业化——依然很落后,甚至可以说,其体制问题难以适应,并且深刻制约着数字媒体的发展。这一不对称的体制原因,造成目前国内的出版社,难以通过主流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获利。
 
电子书领域,国内最大的平台来自于方正、超星以及新近崛起的中文在线,再加上网络原创平台,比如起点、一起写等,这些私营数字媒体公司已经占据了电子书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可以说,国内出版社想要开拓新的在线阅读平台已经很难。如果要通过这些现有平台来发布或者销售电子书,推销在线阅读内容,出版社作为内容提供商,所获取的利润将锐减。
 
同理,国内的数据库平台基本上被知网、维普、万方等几大家瓜分,其在市场占有率、技术成熟度、支付体系、规模效应和广告资源等方面已经建立了比较竞争优势。一般的出版集团,除非采取收购策略,否则很难在短时间内建造能够比拟这些平台的新渠道。而几大数据库的商业模式,完全建立在牺牲出版社的利益的基础上——甚至有些不知名的学术期刊,不得不倒贴钱来进入某些数据库。这种市场形态,对于作为内容提供者的出版社来说是不公平的,也制约了整个行业的持续发展。
 
对于新兴的移动阅读市场,尽管市场结构尚不明晰,但是非出版社力量的垄断指日可待。手机阅读方面,中国移动等电信巨头必将在利润蛋糕上分得最大的一块,而出版社作为内容提供者,由于其在产业链中的低端位置,以及同质化的竞争,将不得不再次面临不平等条约。对于阅读终端市场,很显然,内容同样是最便宜的——汉王电纸书可以随机附带近千本图书,可以想象,它以多么低的价格从出版社购买版权。
 
面对希望无限的数字出版市场,出版社却不得不面临产业链中的低端位置,不得不面临利润分配中的不利位置。这一情况,跟中国出版社规模小、势力分散、产品同质化程度高有直接关系。放眼目前的出版集团,从内容资源来讲,真正有底气独家做平台的,不出5家。切不论做出来的平台会达到什么水平。而剩下的绝大多数,在数字出版的产业链中,只能任人宰割。
 
所以,作为中国出版社,在盲目投资上马数字出版项目的时候,应该动脑筋考虑一下,利润点在哪里,产业链如何;应该想清楚,投入产出的关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3928-304469.html

上一篇:黑色美学大师的童话:3D版《爱丽丝漫游奇境》
下一篇:警惕数字出版大跃进:我国数字出版发展中的三个问题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13: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