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wls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wlsn

博文

按标题搜索
《论浮体》与《奇器图说》的对比(3)
热度 1 2024-12-4 14:26
通过前面两文 “ 由《坤舆万国全图》等看 《几何原本》、《奇器图说》作者归属( 1) ”和“ 浮力发现的归属( 2)”, 笔者认同 《几何原本》、《奇器图说》、 《同文算指》 与 西方传教士和西方科技无关,同时认同 浮力内涵的发现权是中华民族的。下面为了说明浮力内涵的发现权是中华民族 ...
412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浮力发现的归属(2)
2024-12-4 11:43
时下在西方主导下的话语全下, “主流”的说法是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 昆羽继圣 【 浮力理论来源于《同文算指》,而不是杜撰的阿基米德的王冠小故事 https://www.sohu.com/a/541690835_121381785 】对浮力来源做了考证。 “ 公元前 287年,古希腊叙拉古国的希尔罗(Hiero)在锡拉丘兹称 ...
378 次阅读|没有评论
由《坤舆万国全图》等看《几何原本》、《奇器图说》作者归属(1)
2024-12-4 10:37
由《坤舆万国全图》等看 《几何原本》、《奇器图说》作者归属( 1) 近一段时间看手机短视频,看的是一个头两个大,起因是看短视频上的西史辨伪。起初就当看着玩,结果是看的多了先是引起了我得关注,再看多了就引起了我的关注与思考。而最先引起我关注的是《 坤舆万国全图 》,于是根据短视频提供的资料, ...
335 次阅读|没有评论
[转载]在李玉民老师同意的情况下,转载李玉民地球动力学新学说: 地幔环流说2.0
热度 2 2024-10-29 15:01
转载李玉民地球动力学新学说: 地幔 环流说 2.0 李玉民 上海 mail: wishful@yeah.net 摘要: 从基本物理学原理、自然规律 与 确证事实出发 建立 地球动力假说, 取代 从构造现象和板块相对运动等逆向推导模式。 提出分散、 ...
797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小米手机计算器“%”键该如何应用?
热度 1 2024-9-27 11:36
昨天浏览微信视频,浏览到一视频提到华为手机计算器用 “%”键做的如下输入计算:10%+20%,理应为0.3,而手机显示的计算结果为0.12。我的手机是小米,做同样的输入计算也为0.12。在输入10%+20%过程中发现:输入完10,按“%”键后立即变为0.1,下部答案为0.1;接着输入“+”号,然后输入20接着按“%”键,立即变为0.02, ...
1117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谈一谈地球球内压力的计算”一文的地球内压力数据补充
热度 1 2024-8-5 14:59
下面是周慧兰老师编著的 “地球内部物理” (地震出版社,1990年92页)一书中:地球 球内压力计算方法 球内部引力强度或重力为: ……( 1 ) 式( 1 )中 m 为半径为 r 的球的质量;其计算方法为: ……( 2 ) 球内部流体静压力: ……( 3 ) 上述 ...
1215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1
中学物理势能的计算公式的理论推求
热度 1 2024-7-18 15:06
中学物理势能的计算公式的理论推求 李务伦 李相通 引力位是指在引力场中,单位质量质点所具有的能量称为此点的引力位,它的数值等于单位质量的质点从无穷远处移到此点时引力所做的功。 下面根据这一定义 分以下情况 计算引力场中引力位,在引力位的基础上推导中学物理中势能公式来源 ...
1539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谈一谈地球球内压力的计算/李务伦
热度 2 2024-7-5 14:37
1、过往 地球球内压力的计算简单回顾 物理学上 关于 压力,是指发生在两个物体的接触表面的作用力,或者是气体对于固体和液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或者是液体对于固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 简单 定义为 就为: 垂直作用于流体或固体界面单位面积上的力 ,图形表达方式见图 1。以上来源于“百科 ...
1876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2
万有引力是浮力形成的根源
热度 1 2024-6-11 16:50
李务伦 李相通 梁殊林 邵艳宁 摘要: 无重力环境均匀可塑物质具有正球形,球内所有质点处于稳定平衡状态。若这一大球内置一密度相异的小球,小球的加入改变原大球内的引力场,使得大球内所有质点处于非平衡非稳定状态。假设小球密度与大球相同,从而得到大球球 ...
1657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1
层流、渠流及后造山运动成立的理论依据
热度 1 2024-6-11 14:10
层流、渠流 是流体力学中的两个物理现象, 分别 被李德威教授、 Bird 先后 用于解释大陆构造形成的作用动力 (李德威,大陆下地壳流动:渠流还是层流?,地学前缘, 2008年第15卷第三期) ,这二动力学均是通过对青藏高原的科学考察产生的。目前在学界中称为假说,然而在球内性质 或者将其 ...
1166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6 00: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