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keshengm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aokeshengming

博文

高福/施一等中外研究团队揭示黄病毒广谱保护性抗体的作用机制 精选

已有 3991 次阅读 2021-1-9 08:49 |个人分类:小柯生命|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研究组、施一研究组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Paul R. YoungDaniel Watterson等研究人员,合作揭示了靶向黄病毒NS1蛋白广谱保护性抗体的作用机制。


该研究于2021年1月8日在线发表于《科学》杂志。


同期《科学》上,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Eva Harris、密歇根大学Janet L. Smith等研究人员合作发表了类似的研究结果。


21.jpg


22.jpg


研究人员表示,目前尚无批准的黄病毒疗法,抗黄病毒疫苗的开发可能会受到抗体依赖性增强(ADE)的破坏。黄病毒非结构蛋白1(NS1)是一种有前途的疫苗抗原,且具有较低的ADE风险,但目前尚未作为广谱治疗性抗体靶标进行研究。


通过抗体1G5.3与来自登革热和寨卡病毒NS1蛋白的共结晶,中外研究团队提供了NS1抗体交叉反应的结构基础。1G5.3抗体可阻断与疾病相关细胞系中多种黄病毒NS1介导的细胞穿透,并且1G5.3的治疗应用可降低病毒血症并提高登革热、寨卡病毒和西尼罗河病毒小鼠模型的存活率。




最后,研究人员证明1G5.3保护独立于效应子功能,并将1G5.3表位确定为广谱抗病毒发展的关键位点。

23.jpg


在美国研究人员的这项工作中,他们展示了与NS1特异性单克隆抗体2B7结合的全长登革热病毒NS1的三个晶体结构,其分辨率为2.89至3.96埃。这些结构表明,通过保护机制,NS1的两个结构域同时被拮抗。NS1翼结构域介导细胞结合,而β-梯结构触发下游事件,这是登革热、寨卡病毒和西尼罗河病毒NS1介导的内皮功能障碍所必需的。


24.jpg


这些观察为2B7对NS1诱导的病理学保护提供了机制解释,并证明了一种抗体治疗多种黄病毒感染的潜力。


总之,这两种抗体均可与多种黄病毒NS1蛋白交叉反应。在黄病毒疾病的小鼠模型中,这些抗体可降低病毒血症并提高生存率。这两项工作均包含与抗体结合的NS1结构,从而有助于深入了解保护机制。


相关论文信息:

DOI: 10.1126/science.abb9425

DOI: 10.1126/science.abc0476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23233-1266368.html

上一篇:贝勒医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团队用蛋白-基因组大数据对乳突病毒阴性头颈癌进行全面鉴定
下一篇:美国休斯敦卫理公会医院杨静研究团队揭示肥胖促进多发性骨髓瘤发生发展的新机制
收藏 IP: 36.143.24.*| 热度|

2 黄永义 张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0 22: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