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utresearche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autresearcher

博文

高水平期刊的办刊准则解读(2)

已有 1952 次阅读 2022-3-3 15:10 |个人分类:期刊运营|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Clarivate对新创期刊入选SCI提出的“24+4”准则,今天解读准则16,

    新创期刊经过第一与第二阶段审查之后,达到了学术期刊办刊的基本要求,之后就进入第三阶段的审查与评估:期刊质量审查。

    第三阶段:Editorial Evaluation (quality) 编辑评估(质量),在这一步中,Web of Science 编辑会检查期刊的期刊名称、发表学术论文的学科范围、编委会的组成、作者分布以及出版内容之间的相关性等方面。这些评审涉及到学术期刊的质量,也涉及到学术期刊的基本形象,它是学术期刊不同于其他出版物的重要标志。

    每一本新创期刊,在决定申请SCI收录时,都要重点进行质量的“自我审查”,避免由于不达标而浪费审核的机会,争取得到期刊一举成功。如果期刊没有通过这一步,Clarivate将会暂停审查两年。因此,期刊质量评估是期刊晋升三大核心期刊的重要方面。对于新创期刊,“自我审查”的角度并不一定太明确,方法、指标都不了解,在决定送交审查之前,建议编辑部可以听从外部第三方的测评意见,或咨询专业机构(比如箭驽学术),或Publisher的专业人员。


准则16编委会组成

    编委会成员的学术水平是Clarivate评价期刊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一流学术期刊的编委会成员,也由一流的本学科的知名科学家组成。Clarivate对期刊编委会的审核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编委会成员的个人详细信息是否完备;

2) 编委会成员的研究领域与期刊出版领域是否匹配;

3) 编委会成员的国籍分布是否合理;

4) 编委会成员的人员数量、学科与刊发论文的数量、学科是否匹配;

5) 编委会是否有全职编辑人员。

    对于新创期刊,建议在期刊网站上应详细展示编委会成员的详细个人信息,在编委会成员个人简介中,附上可以链接到工作单位的个人主页网址,便于Clarivate审查编委会成员的真实性。如图1所示,某期刊只公布了编委会成员的简单信息,也没有附上个人主页网址,不建议新创期刊采用这种方式公布编委会成员信息。

图1 某期刊编委会成员名单

    编委会成员的研究方向是否在期刊的研究范围,是Clarivate审查期刊质量的重要指标。新创期刊,在组建编委会时,编辑部要寻找与期刊研究范围相同的编委会成员,建议编委会成员与期刊研究范围100%相吻合。同时,我们研究表明,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其编委在国际上的影响力、Web of Science发文频次、数量、引用次数及论文质量都相对较高。因此,建议期刊不仅寻找该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作为该刊的编委会成员,并且,尽可能聘请该研究领域内的国际知名度较高的学者作为期刊编委会成员,或者期刊客座编辑,从而提升期刊编委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具我们对某新晋SCIE期刊研究,例图2和图3所示,期刊编委会成员的研究方向均属于期刊研究范围,编委成员近1/3是期刊研究领域内的权威学者,并且,编委成员每年在WOS的发文数量,发文期刊的IF,以及编委成员文章的施引次数等指标均在该学科前列,期刊处于JCR一区。

图2 期刊基本信息

图3 编委会部分成员名单

    针对编委会成员的国籍分布,是期刊组建编委会重点考虑的关键因素,建议新创期刊,编委会成员的国籍不仅限于在某一个或某几个国家,而是尽最大可能实现编委会成员国际化。同时,多邀请该期刊研究领域内的欧美、亚洲等发达国家学者作为期刊的编委会成员。

    此外,编委会成员的数量、学科应于刊发论文数量、学科相吻合,编委会成员数量要结合期刊研究领域内的某几个研究方向而定,具研究,许多核心期刊,一个研究方向配5-6位编委人员最为合适。

    例如,我们对图1期刊研究发现,该期刊编委会62位编委成员中,几乎成员来源于同一国家,甚至同一机构,同时近1/2之多的编委成员的发文学科不符合期刊的研究领域,甚至1/4编委成员无WOS发文记录。因此,这类期刊是不符合Clarivate对期刊晋升核心期刊的要求。

    由于期刊的编委成员多为大学教授和科研机构研究人员,他们多为期刊的兼职编委,无法全身心投入到期刊的建设发展之中,因此,建议期刊设置全职编辑职位,真正将工作重心落实在期刊运营之中。此前,我们对大量期刊编委会数据进行筛查,发现超过一半以上的期刊都设置了全职编辑的职位,虽然Clarivate官方没有明确要求编委会的岗位设置,但是,期刊拥有全职编辑已逐渐成为该行业默认的潜规则。

    对于一些新创期刊,在组建编委会时,由于多种原因,并没有从专业的角度对编委会成员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这时,在送交期刊由WOS编辑审核之前,不妨进行“自查”:

     Q1.如上问题是否一一解决?

    Q2. 编辑会成员每个人在WOS中,H指数分别是多少?

    Q3. 编辑会成员,个人论文是否在本期刊发表论文?

    Q4. 编辑会成员,是否每人都曾为本期刊进行过审稿?如果界定,审稿记录是否在Publon中记录?

    Q5. 编辑会成员,每年在WOS中记录的数据如何,在高水平期刊上是否每年都活跃地发表论文(active)?


    如上等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确保编委会成员:学术影响力大;学术活跃;参与编辑工作;参与学术社区建设并被Publon所记录。而WOS编辑们,通过Publon可以清楚地看到评审人的审稿情况。所以,日常的编辑工作,需要从细节入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84766-1327893.html

上一篇:高水平期刊的办刊准则解读(1)
下一篇:这本期刊潜力非凡!npj Materials Degradation影响因子将持续突破!
收藏 IP: 60.249.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0: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