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气候系统中的不确定性.
热度 4 丁裕国 2012-6-2 16:10
近年来,美国波拉克( H.N.Pollack )教授在其所著《不确定的科学与不确定的世界》一书中以大量的篇幅说明了科学和客观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从而使得在大多数人眼里以“发现规律为己任”的科学,给人类展示的总是确定性事物的本质受到了质疑和严峻的挑战。一般公众认为,科学之所以成为“科学”,就是因其揭 ...
个人分类: 大气科学|8563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4
正确理解“多年一遇”的概念
热度 1 丁裕国 2011-8-1 21:52
进入 21 世纪以来,全人类所面临的自然灾害愈来愈多。研究表明,近几年来,我国也不例外,发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率看来似有增加的趋势,由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加,如暴雨、洪涝、雷电、冰雹、台风、干旱、高温热浪、低温冷冻天气等事件所直接导致的灾害也更加频繁。无怪乎各类媒体乃至政府的有关部门和相关事业 ...
个人分类: 学术评论|6683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论读书
热度 1 丁裕国 2010-12-14 11:48
古人早就说过: 读破万卷书,下笔如有神。 俄罗斯文学家高尔基也曾说过,书藉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人类走向文明,社会走向进步的重要途径。读书实际上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的生活。读书使人上进,使人懂得真理。从某种意义上说,学历教育就是读书的过程。 ...
个人分类: 一家之言|7001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1
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发表论文吗?
丁裕国 2010-5-7 17:03
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发表论文吗? 一个长期使人困惑不解的问题是: 不少高校和科研单位都 硬性规定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正式发表( 或被录用) 一定数量的论文,方可获得其相应的学位,否则不能参加答辩。例 如,规定博士生必须发表 1 篇以上 SCI 或 2 篇核心期刊论文;硕士生发表 1 篇以上核 ...
个人分类: 一家之言|19358 次阅读|22 个评论
科普作品中的错误科学概念对青少年有误导
丁裕国 2009-3-15 12:07
近年来,各地出版部门为了普及科学教育,出版了大量的科学普及作品,这些作品形式多样,有科普教材、百科全书、或翻译国外科普读本,等等,多种版本。许多科学家或科普作者也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这本身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然而笔者注意到,不少科普作品,缺少严格的质量审查,既有出版技术质 ...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7045 次阅读|2 个评论
唐诗中的模仿现象举例
丁裕国 2009-3-12 21:35
中国唐代前后约 300 多年之久,以诗词为代表的文学艺术曾经十分繁荣昌盛,许多原创诗篇早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上,就已成为传世的宝贵文化资源。但是,尽管诗人层出不穷,诗作多不胜数。但是,其中也不泛 ...
个人分类: 文学与诗词|7450 次阅读|3 个评论
钱钟书笔下的“笨驴”与“真正知识分子”的追求
丁裕国 2008-11-30 16:09
钱钟书先生在其名著《围城》一书中有一段描写知识分子心态的精彩故事,今日读来,仍有其现实意义。西方赶驴子的人,每逢驴子不肯走,鞭子没有用,就把一串胡萝卜掛在驴子的眼睛之前、唇吻之上。这笨驴子便以为,走前一步萝卜就能到嘴,于是一步再一步继续向前,嘴愈要咬,脚愈会赶,不知不觉中 ...
个人分类: 科学时评|6049 次阅读|6 个评论
试论加强极端天气气候研究的重要性
热度 1 丁裕国 2008-2-19 19:03
最近看到科学网转载 新华网( 2008-2-15 作者: 顾瑞珍)的一则报道《 中国三任气象局长建言:加强极端天气气候监测为当务之急》指出 ,南方冰雪尚未完全消融,全国上下正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指挥下全力开展恢复灾区建设。中国气象局前后三任局长在 2 月 14 日 全国政协防治气象灾害座谈会&rdqu ...
个人分类: 学术论文|7355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科学人文素养对我的熏陶
丁裕国 2007-10-28 11:55
回忆母校:南京大学 记得上世纪 50 年代末, 1959 年初秋的一个清 ...
个人分类: 科学散文|5013 次阅读|4 个评论
中国人首先要学好母语(关于学习外语的话题)
热度 1 丁裕国 2007-9-17 17:18
(原载于新浪网) 2007 年 8 月 16 日 上午 9 : 30 分,教育部在教育部北楼二层报告厅举行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2006 )新闻发布会,向新闻界介绍 2006 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有关情况。 : 刚才听到咱们国家语委讲到很多数据,第一个问题,前两天有个消息 ...
个人分类: 科学散文|6233 次阅读|没有评论 热度 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9 17: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