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峰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ouyang

博文

亚洲传统价值在西方:财富还是包袱?

已有 6784 次阅读 2011-7-20 07:13 |个人分类:政治经济|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子女教育, 升学, 亚裔

前几篇文章谈了亚裔学生在美国申请高校可能受到歧视的问题。那么我们作为亚裔学生和家长,可以怎样应对呢?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先来讨论一下亚裔家庭的教育方法和传统价值对孩子的影响。

说到亚裔家庭的教育,我们马上会想到“虎妈的战歌”。这本书已经有很多评论和介绍了。这里我想着重介绍另一篇关于亚裔教育的文章“纸老虎”(Paper Tigers by Wesley Yang, Yew York Magazine, May 8, 2011, http://nymag.com/news/features/asian-americans-2011-5/ 中译文链接在本文末)。这篇文章也引起了热烈的讨论,美国公共电视台(NPR)还为此作了专访(http://onpoint.wbur.org/2011/05/17/asian-americans-bamboo-ceiling)。万维网友怡然介绍和评论了这篇文章,引起了热烈的讨论。(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9766&do=blog&quickforward=1&id=464352


这是篇很长的文章。但其中心思想很容易概括,就是痛陈亚洲家庭教育的弊端,认为亚裔孩子在这种教育下成为了书呆子,社会的输家。作者认为,亚裔的“应试教育”,魔鬼式补习班,虽然造成了很高的升学率(特别是在只看考试成绩的一些学校如纽约市的几所重点中学),但也剥夺了很多童年乐趣,而且造就了亚裔学生“分数并不反映能力”的形象。亚裔父母不支持孩子的体育和社交活动,让孩子在社交训练方面明显不足,甚至连约会都不会。而亚裔的文化传统又容易招人误解,例如“喜怒不形于色”被认为是“不友好”甚至“不正常”。亚裔“多干少说”,“不出头”等价值观,使得离开考场,跨入社会的亚裔子弟在工作单位不能扮演领导角色,而成为只能干活不能升迁的“模范员工”,遭遇“竹子天花板”。文中刊登了包括作者在内的几个亚裔青年的照片,一个个都是横眉怒目,反映了文章的主调。


那么身负了这些亚洲文化传统,应该怎样应对呢?一个方法当然是“重新做人”,学习西方主流文化的为人处世,来“融入主流”。文中甚至介绍了一个“约会训练班”,教亚裔男青年如何得到白人女孩的青睐。另一个方法是“扬长避短”,离开传统的工作场合,甚至自己创业(文中举了建立网站和开饭店这两个差别很大的例子),这样就不用面对太多的社交需求。其实这样做,也是对亚裔文化中“不冒险”传统的反叛。第三个则是同时拒绝亚洲和白人文化,自我边缘化,活出自己的特色。作者本身就是一个这样的人。用他的话来说:“你们都见鬼去吧!”


总的说来,作者对于亚洲家庭教育和亚洲文化价值的熏陶采取了负面的态度。不管你是否承认“主流价值”,接受“主流游戏规则”和争取“主流社会”的接纳和承认,你都必须对自己青少年所受的教育“拨乱反正”。然而有趣的是,在读者的留言中,却表现了相当不同的视角。大多数的留言表达了三个意见。首先,作者描述的现象并不局限于亚裔,而是很多新移民群体的共同体验。对于新移民来说,生存是第一位的。有个能带来稳定收入的技能比“领导才能”更重要。而且他们在新大陆更注重于“参与”和“融合”,而不是挑战现有秩序。这种偏向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他们的子女。而随着世代更替,这种“传统”也会渐渐淡化。第二,我们真的需要以“主流价值”来判断自己的成败吗?如果不能被“主流人群”在社交上接纳,不能取得“主流社会”所认可的权力,金钱等“成功标志”,是否就是失败?就需要改弦易辙?再者,亚洲文化中有没有我们可以引以为财富的东西?


在我看来,这篇文章的观点在亚裔下一代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每个人在成长中都有个寻求独立的过程,其中包括对于自我认同的反思。评价亚洲文化对自己的影响,不管正面负面,都是这个反思的一部分,所以也是成长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也相信,大多数亚裔子女不至于像作者那样偏激。他们会基于自己的体验得出自己的结论和选择。然而,作为亚裔家长,我们对于这个问题该怎么看呢?


我觉得,亚裔传统中有些糟粕(下面会详细说到),但也有许多属于“普适价值”的精华。如“Outlier”一书中就谈到亚洲的“稻田经济”养成人民刻苦耐劳,不急功近利,遇到困难能坚持努力而不轻易放弃,这些都是有利于成功的因素(见“成功有秘诀吗?《超人》读后”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0411)。另一本书“The Age of the Unthinkable”,也谈到中国和亚洲文化善于从总体看问题,“审时度势”而不像西方习惯那样专注于细节,对于日趋复杂,非对称的世界也许是更具优势的思想方法。当然我并不是说亚洲文化比别人更优越。但是,我们亚裔做父母的既然已经对这套文化价值有所领悟有所体验,也不必全盘抛弃,从零开始学习“主流”的东西来教育孩子。而且,美国本来就是个多元的社会。如果我们的孩子比较集中于某些职业,也是正常的。除了父母本身的特长和教育方法外,作为一个种群的经验和人脉,也是影响孩子择业的因素。所以不是因为亚裔子女从政,参军,自己创业的人少,就说明亚裔教育不行。相信随着这个新移民群体在这里扎根繁衍,他们会一代一代地扩展自己的世界。历史上爱尔兰,意大利,犹太人等很多移民群体,不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吗?总之,就像我们不必为子女的黄皮肤,黑眼睛而感到抱歉一样,如果我们把自己毕生经验和知识中的精华传给了他们,那么我们也不必为他们在知识和性格上的特点和局限感到抱歉。


然而,这并不是说我们对于亚裔教育就没有反思的地方。虽然各种文化都各有长短,但每种文化都需要与时俱进。看了关于“虎妈”的讨论,我觉得中国文化中一个是父母的绝对权威,一个是对所有孩子的统一标准,已经不适合时代的现实了。在农业时代,父母一生积累的经验是孩子最宝贵的财富。所以孩子应该多接受父母的教诲,按照父母的指引成长。而在现代社会中(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社会环境日新月异,父母的知识和智慧都是相当有限的,而每一代面对的机会和挑战都不同。所以父母的绝对权威不仅限制的孩子从别的渠道得到知识和经验,而且造成孩子服从权威,缺乏创造性的性格,对孩子的成长不利。而且现代社会的职业和才能要求非常多样化,再也不象古代那样只有“学而优则士”这一条路。所以对于孩子的“因材施教”很重要,需要按照孩子的特长和爱好,与他们一起设计和探索成功之路,而不是把一个僵硬的标准(如“全A”,“AP课”等)套在所有人身上。这也是东西方共同面对的挑战。所以,面对目前关于“亚洲式教育”的讨论,我们既不必妄自菲薄,也不要固步自封,而是借此作为自己反省,提高的机会,争取在子女教育上更上一层楼。



【有关文章】

亚裔学子:大学门槛格外高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9766&do=blog&id=457904

亚裔学子的大学门槛:统计证据一例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9766&do=blog&quickforward=1&id=460297

亚裔学子的大学门槛:几本有关书籍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9766&do=blog&quickforward=1&id=464352

亚裔美国人:考场的霸主,社会的纸老虎 http://bbs.creaders.net/education/bbsviewer.php?trd_id=60166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9766-466439.html

上一篇:亚裔学子的大学门槛:几本有关书籍
下一篇:停博两周
收藏 IP: 173.64.116.*| 热度|

5 吕喆 文双春 严明佳 张婷婷 李维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14: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