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创新创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NPs 美国HudsonAlpha研究院的研究员。做分子鉴别诊断平台技术的开发和免疫组库基础科研。

博文

生物医学科研创新的机会有四类 精选

已有 13685 次阅读 2012-10-30 11:56 |个人分类:生物技术创新创业|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生物技术, 创新创业

这几天在国内,昨天在北京国家微生物所讲座,又碰到“你们的技术平台比较贵”的评论。

我在这篇文章里面讲过新技术贵的一些原因(新技术太贵吗?)。其实,新技术贵的另一个原因是它不仅仅代表一个技术带来的成果,更代表着一个机会。我们搞科研的不能仅仅计算实验成本,更要学会去计算机会成本。所谓机会成本,就是抢在别人前面搞发现和发明所需要的投入。

比如高通量测序,我在07年接触这个技术,当时454测序一次三万五千美金。为了开发免疫组库测序技术,我们一下子就做了十多次测序,结果导致多项专利技术的产生(当然也有论文)。

科研投入也有“赌”的意思:是做这个项目?还是做另外一个项目?那个的投资回报率高些?能用最少的钱,得到最大化的成果是我们大家都想办到的事,可是为什么那么难?

一个一辈子都担心钱的人,看到的,想到的,一定首先是买一个东西要用掉多少钱,然后还要想用掉这些钱对存款的影响,还需要多久才能得到同样多的钱?比较容易忽略的是,用掉这些钱能带来那些原来没有的机会?

如果我们都等仪器的价格下降到了自己能买得起的时候再出手,你是否想过,等你能买得起那台仪器的时候,千千万万的其他人也能买得起那台仪器了,你想做的事情,常常是别人也想做的,也能做的。所以,等你把仪器买到手的时候,创新的机会也就没有了。

我不是鼓励大家都去买贵重的仪器,毕竞我们大家手头的钱都有限。我的意思是我们应该养成分析机会成本的习惯,不要太轻易地放过一些手头的机会。还有,一旦抓住了机会就要扩大战果,形成正循环。

科研创新的机会有几类:

(1)用最便宜的,大众化的仪器,做出与众不同的东西来;
(2)用大众化的技术,通过控制难度大的标本,做出与众不同的东西来;
(3)用比较新的技术,研究比较难搞到的标本,做出与众不同的东西来;
(4)用最新的技术,研究比较好搞的标本,做出与众不同的成绩来。

第一类的难度很大,比如我们研发的多重PCR技术。大家都做PCR,做了二三十年了,可是多重PCR为什么难做?如何攻克这个难点?我们搞除了一套解决方案,包括tem-PCR, arm-PCR 和PPI等(感兴趣的可以去我1日在广州的讲座,或者3日在深圳的讲座了解细节)。研究出这些新技术,用的就是几百块美金的一般PCR仪器。

第二类的机会一般属于临床医生,他们能够在第一线接触病人,留意的医生就能获得这类的机会。

第三类的机会需要搞临床的和搞基础的密切合作,在第一时间组成合作团队。我们的R10K项目就属于这类。

第四类的一般都通过其他项目捞得了第一桶金,这些科研人员手头有充足的经费,比较有机会去玩新的技术平台。iCubate仪器平台的研发就属于这类。

从这个分类中可以看出,设备越便宜,机会越少;设备越贵,机会也越多(因为竞争对手相对少)。玩惯了新东西的人,通常是找到了搞钱的敲门,尝到了玩新仪器的甜头;而对那些总是单纯抱怨新仪器很贵的人来说,机会实在是很有限。

相关博文:

赶先进,就不能学先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052-627584.html

上一篇:教育2.0: 自学也成才
下一篇:从学院到企业:科学家创业如何“金蝉脱壳”?
收藏 IP: 210.82.62.*| 热度|

41 高绪仁 李宁 武夷山 许培扬 赵建民 赵凤光 郭卫 陆俊茜 曹聪 曹裕波 梁建华 肖振亚 柳林涛 马磊 吕喆 唐常杰 王涛 郭宾 郭超 孟凡 张晓锋 高莉 朱志敏 严智超 严少华 戴德昌 王健玲 李文亮 张焱 彭真明 水迎波 刘得水 郭向云 彭思龙 何红伟 王枫 李毅伟 信朋飞 crossludo fansg neilcha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7: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