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社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enlion - 太空医学与天体生物学

博文

也谈希格斯粒子

已有 2498 次阅读 2012-7-6 13:1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精神, 上帝, 粒子, 物质

- 兼论精神与物质

个体人到家庭、氏族社会和国家形态是人的群体组织化过程,个人的身心行和心的层次探讨构成物质与精神观念;然而,精神造物质抑或物质生精神,这就是一个宗教和哲学问题,对精神、心灵的研究是排除在实验科学之外,只有心理的生物、物理过程和现象才能为科学所客观研究,这也就是精神分析学是科学抑或是哲学的争论。

我的网络日记探讨或思考了一个人类文化的起源与发展问题,特别是因李约瑟之谜和钱学森之问而引发,其中关键就是一个科学范式、文化发展和体制的演化及其关系的探讨问题。

首先,钱学森说的造就创新型人才和杰出人才冒出来的问题,李约瑟说的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一千年与文艺复兴之后欧洲科技的日新月异,在本质上是科学发展历程中的两种研究范式 即,经验科学与实验科学,以及一个是经验模式和传统体制向现代科学与创新体制的转型问题。

其次,人类轴心时代进入理性文化的印度-希腊、犹太-华夏四大模式是心理活动的精神认知与实践、个体行为与群体组织的方面,在古代中国、近代欧洲同样体现出地缘文化格局和文化的学科类型,也就是宗教、哲学、科学与艺术等,然后转换成社会机构,再后转换成企业管理模式等,从而从精神的文化走向物质的经济,社会转换机制是文明发展组织化过程。

回到希格斯(Higgs玻色子(上帝粒子)的传递质量,就有点是从无质量的精神转换成有重量的物质过程。宇宙和生命是一个自组织过程或是一个它组织过程,系统的结构化与结构层级化是一个自组织化过程;但是,仍然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吸聚是一个负熵机制,系统的结构构成与变异均涉及到系统外微观粒子和场*的作用。

[]*:场的概念来自波动概念,法拉第的电、磁场力线和麦克斯韦借鉴自流体力学的方程式,最初的波粒之争是牛顿光学,而声音的波动观点和小孔成像实验是转折点,物理学的场概念影响到格式塔心理学,然后认知心理学而到系统科学的思维。

(网络日记,总结)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6952-589450.html

上一篇:何谓之生物工业
下一篇:工程科学与科学工程
收藏 IP: 183.61.1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12: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