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国医大师韩明向工作站揭牌

已有 1351 次阅读 2023-8-6 22:59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1.jpg

韩明向国医大师工作站揭牌

昨天上午(8月5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国医大师韩明向工作站顺利揭牌。此后韩明向团队将会定期到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坐诊、讲学并开展教学查房。

当天,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中医院)国医大师韩明向,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处处长赵曾艳,安徽省中医药学会会长(原安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李泽庚教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杨文明教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教授、副院长刘映霞教授等出席揭牌仪式。

2.jpg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教授致辞

卢洪洲表示,韩明向国医大师的加入必定能够快速提升深圳市三医院在中医传染病的临床诊治能力和服务水平,提高中医科室在国内的学术影响力,也为日后创建“国家高水平中医疫病重点学科”和“国家中医传染病重点实验室”奠定良好基础。

3.jpg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杨文明教授致辞

杨文明院长表示,国医大师是中医药事业发展弥足珍贵的“国宝”级财富。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安徽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是首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院建设单位、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及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项目、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依托单位。双方合作建设国医大师工作站是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是双方实现共同跨越、共同发展的良好契机。

4.jpg

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处处长赵曾艳致辞

赵曾艳表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在过去与疫情的较量中,中医药没有缺席,全面深度参与了疫情防控与医疗救治。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新冠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5.jpg
第四届国医大师韩明向教授致辞

韩明向表示,深圳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自己曾经于2005年至2014年在深圳的邻居——中国香港工作九年,期间多次来过深圳,对这座城市具有深厚的感情,也很乐意为深圳的医疗卫生事业和人民群众健康贡献我自己的绵薄之力。双方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强学术研究、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为深圳市民提供更多的帮助,让患者能够早日解除病痛,早日康复。

揭牌仪式后,现场举行了拜师仪式,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人事处殷玉磊主任主持拜师仪式,深圳市三医院中医科四名弟子张国良、邓欣、张帆、刘亚峰向韩明向咏读拜师辞、行拜师礼并敬茶献花。韩明向回赠了亲笔题字著作并与弟子合影留念。

6.jpg
7.jpg
8.jpg
9.jpg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具有独特优势和显著作用,特别是在新冠疫情防治实践中,再一次将全社会对中医药抗疫有效性的认同提升到一个全新高度。深圳三院依托国家感染病临床重点专科和广东省感染病高水平临床专科,于2022年7月进行全新重组,正式成立医院一级科室“中医科”,致力于多种内科、妇科杂病的防控、治疗、康复等全流程中医药干预。科室2022年入选“深圳市中医传染病重点专科培育项目”,2023年又成功获批广东省中医药局“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学科和重点研究室”。

据深圳市三医院中医科负责人张国良介绍,此后国医大师韩明向团队将会到深圳市三医院定期坐诊、讲学并进行教学查房,团队名称为“韩明向国医大师中医肺病防治全流程干预团队”,将重点围绕中医肺病的基础、临床和转化三大领域开展系统研究。

向国医大师简介

韩明向,主任医师、教授,第四届国医大师,首届全国名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好医生”月度人物,新安医家,首届安徽省国医名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书院特聘教授,香港大学荣誉教授、专业进修学院中医药学部专科顾问。

先后荣获安徽省医师协会杰出贡献奖、安徽省中医药传承杰出贡献奖、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建设突出贡献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西医结合贡献奖。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延缓衰老专业委员会首任主任委员,主编我国首部《现代中医延缓衰老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三、四届理事,第二届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抗衰老与痴呆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第一届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老年学会衰老与抗衰老科学技术委员会资深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担任第二、四、五、六、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教师,国家级重点学科、专科带头人,安徽中医重点学科带头人,安徽省江淮名中医指导老师。

来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398090.html

上一篇:关于石膏的“退热”神话(1)
下一篇:关于石膏的“退热”神话(2)
收藏 IP: 117.61.111.*| 热度|

2 崔锦华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21: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