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明庆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umingqing 何苦来哉?心不忍耳!

博文

“黄河”得名缘由和年代之猜测

已有 1224 次阅读 2024-3-3 19:29 |个人分类:文史闲谈|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九八年后留心黄河的事情,见主张 先秦时期已有“黄河” 之说,故而检索文献而呈文请教:先秦有“黄河”之名的可能性不大。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封爵之誓“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 ,只是东汉王景治河之前所见“黄河”孤例,其后方见于诗文。据此猜测,河水决口泛滥,抢夺众多水道入海,使“河”逐渐成为通名,而王景所开濮阳~ 利津的新河为“黄河”,初期仅民间所用,“河水”为正名沿用至晋人南渡之后。

1    《汉书》封爵之誓“黄河”乃西汉所见孤例

 《汉书·地理志上》“常山郡,戶十四萬一千七百四十一,口六十七萬七千九百五十六。縣十八:元氏,…” ,只是 注文水首受中丘西山泉谷,东至堂阳入黄河”,并不能作为班固用“黄河”之名。又,“沮”多认为是“泜”字之误,而《山海经注》有“水出中丘县穷泉谷,东至堂阳入漳水”;想来与河水夺漳相关。

黄河考古研究院院长刘庆柱先生曾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社科院考古所所长,认为《汉书》中 “使黄河如带” 中 “黄”字为班固所书且有所本,或许需要更仔细的讨论。 

屏幕截图 2024-03-03 081820.png

刘庆柱. 从黄河文化看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0. 9上旬刊

https://www.sohu.com/a/490850199_121123815, 2021.09.19 

2   今天所见《汉书》并非原著版本 

“班固在编撰《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时参考了《史记》,利用了汉室的皇家档案材料”,并不足以得出有关黄河称名的记载是难以否定的!要说班固与司马迁所写同为“使河如带“,《汉书》中“黄”字为后人传抄时添加,直接证据当然没有;但《汉书》中记录有误、且曾为后人添加字句的证据却是不少呢。

现代天文知识可以判断,《汉书·五行志》共记录西汉日食54 条,正确38,错误16;《汉书·本纪》记录西汉日食 51条,正确37条,错误14条。 

刘次沅. 两汉魏晋天象记录统计分析. 时间频率学报. 2015,38(3):177-187

刘次沅, 马莉萍. 春秋至两晋日食记录统计分析. 时间频率学报,2015,38(2):117-128

屏幕截图 2024-03-03 092836.png

屏幕截图 2024-03-03 100818.png

如“高祖三年十一月癸卯晦,日有食之,在虚三度”,现代天文计算没有该次日食,乃是误抄;而晦干支及日所在宿度却是正确,想来是后世增补。误抄、增补,想来会多次发生。

3   默证西汉无“黄河” 之名

现在所见西汉“黄河" 仅《汉书》中一例,而《史记》相同内容为“河”,史学研究有孤证存疑之说;且不说司马迁(BC145或135-?) 早于班固(32-92) 约170年。

倘若高祖八年(BC199)封爵之誓 “使黄河为带“,那么此前“黄河” 应已得到社会认同,此后应有所应用;但笔者所见最早用例是《后汉书•虞傅蓋臧列傳》,事在永初四年即公元110年,期间有三百年。从前篇博文剪贴“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https://ctext.org/zh” 的检索:河水”和多数“河”黄河的正名 ,但部分“河”为人名、地名括注网站给出年代,部分不很准确,如《淮南子》作者多说刘安,成书或在汉武帝建元二年(BC139年)

屏幕截图 2024-03-03 140718.png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https://ctext.org/zh” 中检索“黄河”,先秦两汉文献包括《后汉书》、《三国志》实有“黄河”五条,四条如上列(4)\(5)\(6),另有《孔叢子•記問 》有“黃河洋洋”。不过,能据此孤例说春秋孔子之时已有“黄河”之名吗?肯定不能,且不说书之真伪。

屏幕截图 2024-03-04 170007.png

4   “黄河得名之缘由和年代

战国中叶黄河开始全面筑堤,下游河道在大堤内游荡和淤积;但西汉人口增加而中游水土流失加重,下游决溢改道增多。文帝十二年(BC168)在酸枣(今河南延津)首次决口,所幸随后封堵;汉武帝元光三年(BC132) 再次河决濮阳泛滥20余年,至元丰二年(BC109)封堵而入故道;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元城以南(今河北大名一带)河水东决,为有汉以来的第十次记录,泛滥60年之久,直至东汉明帝 永平十一年(公元70年) 王景治河平患:以疏浚壅塞、裁弯取直、修筑堤防而构建新水道,从长寿津(今河南濮阳南)与西汉大河别流,东流范县、阳谷、东阿,又东北流经今黄河与马颊河之间,在山东利津入海。河道维持稳定流路六百年,虽然决溢仍时有发生

摘录自 “邹逸麟. 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 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 90-91” 。

泛滥期间,大河抢夺其他水道入海,多是先冲刷扩大而后淤废,再另换水道。被夺之水道如漳水也就成为“河水(漳) ”,称为“漳河总是方便——民间想来会如此。江、淮、河、济、漳是专名,水是通名;而年头长了,许多水道以"河" 为通名,冠以原水道之名。

公元70年王景新开濮阳~ 利津水道当然是“河”,但没有原水道可供冠名而定名“黄河”。这是民间或社会用词,而官方仍长期沿用"河水"。"黄河"最终替代"河水"而成为正名在晋人南渡之后。《谭其骧 •中国历史地图集》东晋十六国时期用“河水”,南北朝时期改用“黄河“。 

作为参考,北魏郦道元(约470-527年)著《水經注》,“河水”仍为正名有267 处,而“黄河” 仅8处皆诗文引用,列出三例。(1)  劉楨(?-217)《黎陽山賦》曰:南蔭黃河,左覆金城,青壇承祀,高碑頌靈。(2) 成公子安(231-273)《大河賦》曰:覽百川之宏壯,莫尚美于黃河;潛崑崙之峻極,出積石之嵯峨。(3)戴延之(400年前后)云:城南倚山原,北臨黃河,懸水百餘仞,臨之者咸悚惕焉。

5   结 语

从日食记录判断,传世文献如《汉书》已非原始版本,传抄有讹误,也有增补。《汉书》中“使黄河如带乃是西汉所见孤例,不能作为高祖八年(BC199) 已有“黄河” 之名的证据;猜测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70年) 王景治河所开濮阳~ 利津水道乃是黄河”得名之始,其后诗文所见渐多。

拙稿如有错漏,恳请博友指正。如不便公开说话,烦请发送“消息”。谢谢大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423920.html

上一篇:先秦有“黄河”之名的可能性不大
下一篇:穿越到三千年前制定的周历
收藏 IP: 202.102.253.*| 热度|

14 杨学祥 刘进平 杨卫东 孙颉 郑永军 张晓良 宁利中 高宏 何青 冯兆东 孙南屏 苏德辰 崔锦华 马鸣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2: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