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知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王中宇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子非我,安知我之不知鱼之乐?

博文

凯末尔凝视着欧盟

已有 3621 次阅读 2007-2-2 11:25 |个人分类:社会观察

凯末尔凝视着欧盟

    本月初,欧盟委员会宣布,将于今年底以前结束同10个国家的入盟谈判,并于2004年接受这些国家为欧盟成员国。同时欧盟执委会在报告中重申,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有望在2007年加入欧盟,但土耳其则未列入日程。

    冷战时期,欧洲极力拉拢处于东西方对抗前沿的土耳其。土耳其先后加入欧洲理事会、北约、经合组织和欧安会。19639月的土欧“安卡拉协议”,赋予它欧共体联系国资格。随后,土欧联系委员会建立。1987414,土耳其正式提出申请加入欧共体。

但此后不久,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欧洲发觉自己的安全不再依赖土耳其,相反,这个国家99%以上的人口是穆斯林,“非我族类”,担心它成为欧洲的“特洛伊木马”,入盟后导致伊斯兰势力的扩展,直接威胁欧洲的基督教文明。1989年,欧共体拒绝了土耳其的申请。

但土耳其对欧洲“痴心不改”,1995年,土耳其同欧盟签订了加入欧盟关税同盟国的协议,让欧盟国家占尽了经济便宜;当得悉欧盟拟建立快速反应部队,土耳其真诚地表示愿提供一支配备军舰和飞机的6000人部队,参加欧盟的共同防御,并愿开放自己的军事设施和基地供欧盟部队使用;为与欧盟的市场接轨,土耳其的各项经济政策法规、产品规格及安检标准均渐渐欧盟化;土耳其甚至在事关国家统一的库尔德问题上做出重大让步。然而得到的依然是“No!

一再的挫折和屈辱刺激了土耳其的民族情绪。议会第一大党民族主义行动党将在库尔的问题上向欧盟做出让步的法案称为“叛国”。77,三党联合政府中的民族主义行动党主席、副总理巴赫切利首先发难,要求正在休会期间的议会93举行非常会议,并于113提前举行大选。翌日,埃杰维特总理领导的民主左翼党副总理厄兹坎宣布辞职,并同时退党。总理埃杰维特被迫宣布将提早于11月举行大选。大选的结果十分可能是亲西方世俗主义党派的进一步衰落,而穆斯林色彩的政党力量上升。

土耳其的前身是曾经横跨欧亚大陆的奥图曼帝国。19世纪末,它在西方的扩张面前溃不成军、分崩离析。1923 10 29日,军人出身的凯未尔领导推翻了腐败的奥斯曼苏丹,在奥斯曼帝国的废墟上创建了一个新土耳其。

凯未尔建立了西方式的政治权威的共和体制;废除了哈里发的职位(哈里发是宗教权威的主要来源),撤消了传统的教育部和宗教部,废除了独立的宗教学校及学院,建立了统一的世俗公共教育制度;中止了采用伊斯兰法律的宗教法院,代之以建立在瑞土民法基础上的新的法律制度;解放妇女,争取两性平权;用公历代替传统的历法;废止伊斯兰教的国教地位;用罗马字母代替阿拉伯字母,使新一代人实际上不可能使用大量的传统文献;鼓励学习欧洲语言;并以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进行工业化。

凯未尔为首的统治精英决心使一个其宗教、遗产、习俗和体制方面是伊斯兰的社会成为现代的、西方的和与西方一致的社会。以至人们用凯未尔主义来表示试图通过西化实现现代化的道路。

今天,已经在天堂里的凯未尔会以什么样的目光凝视欧盟?忧郁?困惑?愤怒?会不会和毛泽东一起讨论“先生为什么总是欺负学生”?会不会和张之洞切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可以肯定,凯未尔的目光中绝不会有卑贱和谄媚,凯未尔不是“西崽”,而是一个顽强的军人,他曾多次率部击败进攻土耳其的西方军队。

如果凯未尔转世下凡,这次他会怎样带领自己的国家?

“在抛弃麦加又被布鲁塞尔抛弃后,土耳其抓住了苏联解体的机会,转向塔什干。奥扎尔总统和其他土耳其领导人提出建立讲突厥语的各民族共同体的设想,并作了极大的努力发展土耳其与从“亚得里亚海到中国边界”的“近邻”的“外部土耳其人”的联系,并特别注意与阿塞拜疆及四个讲突厥语的中亚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关系”。“土耳其人认为自己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种“土耳其模式”或“土耳其思想”作为另一种选择,即一个世俗的、民主的、市场经济的穆斯林国家”。

一位西方学者这样用描述性的语言表达了西方的希望,因为这符合西方的利益:防止伊斯兰文明与儒教文明结盟对抗西方文明。这位学者就是亨廷顿,1993«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的作者。今天烽烟四起的世界提示人们,不论你是否赞成他的观点,都必须认真思考他提出的问题。

《科学时报》2003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7-173.html

上一篇:窦乂,一个“企业家”的故事
下一篇:良渚之谜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5 12: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