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司汤达不解“负负得正”的故事-形式语言与自然语言
柳渝 2016-10-13 04:53
撰写小说《红与黑》的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Stendhal,1783-1842)在他的自传小说《亨利·勃吕拉传》中,叙述了因没有人能跟他解释负负为何得正而让他对数学失望的往事,故事虽短却意味深长,实际上揭示了西方学术思想和理论中形式语言与自然语言纠缠,这一最令人困惑的现象。 一,司汤达不解“负负得正” 司汤达说,“ ...
个人分类: 不确定性问题和算法讨论|8413 次阅读|没有评论
使用谷歌中译英新版翻译博文“矛盾与悖论”
热度 1 柳渝 2016-10-4 14:34
谷歌于9月27日推出了基于机器学习的中译英新版( translate.google.cn ),较之旧版的翻译质量有了数量级的提高。工具为人所用,是文明的阶梯! 我以博文“矛盾与悖论(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322490do=blogid=1005079 )”为例,先使用谷歌翻译器译出了原文,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修 ...
个人分类: 不确定性问题和算法讨论|4359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矛盾与悖论
热度 1 柳渝 2016-9-26 03:37
法国朋友Richard很早就问我韩非子的“矛盾的故事”,照理说解释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并不困难,可是直到最近我才答完( http://coeur-et-esprit.blogspot.fr/2016/08/lhistoire-lance-bouclier-la.html )。 原因是,我发现在外文资料中不加区别地把“矛盾”译成“contradiction”或“paradox”,比如法语维基上如是说( ht ...
个人分类: 不确定性问题和算法讨论|8302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NP理论(4):判断如何成为算法
柳渝 2016-9-21 17:22
人机关系最后落实到算法层次上可以说就表现在人的“判断”与机器的“判定”关系上,希尔伯特第十问题与图灵的回答一起作为“判定问题(Entscheidungsproblem)”,揭示了人的判断与机器的判定之间的不确定性关系,寻找这种不确定性关系的解决就可表达为“判断如何成为算法”。 一,丢番图问题[1] 丢番图问题:给定一个 ...
个人分类: NP理论|3963 次阅读|没有评论
NP理论(3):层次与中国传统逻辑
热度 3 柳渝 2016-8-30 12:57
我们曾用中国传统逻辑的经典“白马非马”解析了流行的NP问题的两个定义中所隐含的层次上的混乱:基于“求解”,NP是NDTM(Non-Deterministic Turing Machine)多项式时间可求解的问题;基于“验证”,NP是DTM(Deterministic Turing Machine)多项式时间可验证解的问题。这二个定义被认为等价地表达了NP问题类。 我们认为 ...
个人分类: NP理论|4458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3
点评《紐約客》科普“P versus NP”-流行的NP定义
柳渝 2016-8-11 12:00
- 科学的每一部门都是对于整个自然界的一种描述,而这种描述通常都是近似性的。事实上,每件我们所知道的事都不外是对真理的一种近似叙述……我们现在学习的态度 ...
个人分类: 不确定性问题和算法讨论|4160 次阅读|没有评论
辨析“circle-free”与“halting” -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热度 2 柳渝 2016-8-7 12:44
在图灵1936年的论文中,我们看到了图灵并没有提出所谓的“停机”这个概念,而是一个至今仍然被人们忽视和误解的“circle-free”。这里,我们从认知的角度来进一步辨析“circle-free”与“停机”。 一般而言,认知事物有“定性、定量”之分,我们先追究一下“性、量”的汉字字源(汉字基因): 性者,心生,人認 ...
个人分类: 不确定性问题和算法讨论|3943 次阅读|11 个评论 热度 2
关于“概念”的对话(2)
柳渝 2016-8-5 22:56
“概念”的认知是我们的“不确定性问题理论(NP理论)”的基本出发点之一。这里继续分享与网友wangbin6087关于“概念”的对话: wangbin6087: 概念的相对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是对存在的定义性描述。不同的的层次和角度,就会有不同的表述。但从概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表述者的境界。一切的争论都是出于对某一概念的执着。 ...
个人分类: 不确定性问题和算法讨论|2781 次阅读|没有评论
关于“概念”的对话(1)
热度 2 柳渝 2016-8-5 15:21
从博文:“问题”的系统观(整体观)(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322490-884042.html )出发,与网友赵克勤针对“概念”进行了一系列的对话,这些对话散在几篇博文后面,这里把它们集中起来方便与大家分享: 赵克勤: 根据集对分析的思想,博主在这篇文章中就“问题”作了精彩的微观层次上的集对分析,例如从“ ...
2934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2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3 09: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