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中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jiping

博文

好导师对付“不良”学生的若干方略 精选

已有 6932 次阅读 2012-2-10 08:28 |个人分类:观点交流|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关系, 好导师, 方略, 不良学生

好导师对付“不良”学生的若干方略


蒋继平

2010210


最近我在本网发表了[研究生碰到这五种导师最好尽快离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3132&do=blog&id=534629 [导师碰到这五种研究生最好尽早辞退]的两片博文,引起了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3132&do=blog&id=535541 广泛的议论。 在[研究生碰到这五种导师最好尽快离开]一文中, 我简要地描述了目前在中国教育界的五种不良导师。 在[导师碰到这五种研究生最好尽早辞退]一文中, 我谈到了学生队伍中的五种不良学生。一些网友在评论中提出了一个共同的问题, 那就是:假如这五种学生碰上了这五种导师, 哪会是什么反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也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我本人认为, 这样的概率很小很小, 而且, 即使真的碰上了, 其结局也很难推测, 因为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情况。 现实社会中, 我坚持认为, 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是好的, 学生队伍中大多数也是好的。 因而, 我认为师生关系可以简略地归结为以下几个模式:


  1. 好导师碰到好学生, 这是主流, 也不会有问题, 所以, 用不着进一步讨论。

  2. 好导师碰到“不良”学生, 有可能, 但是, 不常见, 要认真处理。

  3. 好学生碰到恶导师, 有可能, 但是, 小概率事件, 不过,不可小视问题的严重性。

  4. 恶导师碰到坏学生, 有可能, 但是概率非常小, 可是, 这是一个很危险的结合,结果令人担忧, 必须高度重视。


鉴于以上的推论, 由于时间和篇幅关系, 本文着重来谈谈第二种模式, 也就是当好导师碰到不良学生该采取哪些措施。 这也是许多评论关注的焦点之一。 以下是我个人的观点, 仅供参考。


在提出具体措施之前,首先声明一下:我这里用引号把不良两个字包起来, 意思是这些学生的言行有些不正常, 并不是指胡作非为和违法乱纪的学生。而且, 自古对人的言行都有不同的看法, 所以,请参考我的博文[导师碰到这五种研究生最好尽早辞退]中的对不良学生的描述。


第一,坚持原则。 在列出的五种不良行为中, 第五条“学风不正”是一个最为严重的问题, 这是一个性质上的问题, 必须严肃认真地对待, 容不得半点的妥协, 在学生受到警告后,不认错,不改正的情况下,就应该采取断然措施, 决不手软。


第二, 坚守底线。 导师应该是为人师表的人, 在生活和感情方面要起到认真严肃的榜样, 要随时注意感情方面的变化, 要严于律己, 坚守底线。 对于用心不善的异性, 要避而远之,导师自己必须做到意志坚定,不能含糊不清。在这一点上,导师能做的确实不多, 唯一的和最有效的就是洁身自好, 远离纠缠。


第三. 以理服人。根据推论, 现在读研究生的一般属于80 后, 他们生长在一个特殊的年代, 在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 因而,他们的心理上必然烙下了这个时代的标记。他们中的大多数可能是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有其特定的心理。 他们对于5060后的这两代人而言, 相对来说, 比较溺爱惯了。 因而,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就显得比较娇气, 也很自大任性。 面对这种人,导师应该以理服人,不要用家长式的方法来指导学生。 这是因为他们在家中连父母的话也不一定听得进去,他们是不买账的。 但是, 他们毕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既然能够进入研究生的队伍, 想必也是知书达理的人, 所以,只要导师讲的在理, 他们还是会接受的。


第四,以柔克刚。当然, 事情总是会有例外, 有些人确实很固执, 即使导师讲的很有理, 他/她还是听不进去。 在这种特殊情况下, 导师需要有耐心, 要采取以柔克刚的方略。 说到底, 学生还年轻, 年轻人好冲动, 没有经验, 容易感情用事, 导师是长辈, 要有长辈的风度和气质, 要宽容大度, 不要与学生一般见识, 该忍的地方忍一忍, 该让的地方让一让, 最好不要斤斤计较, 以牙还牙, 要不然,事情可能越弄越糟。 另外,最为重要的是, 导师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 要有平等待人的意识, 不要认为自己是导师,学生一定要听自己的。 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 有道是:人心都是肉长的。 只要导师真情所致, 我想绝大多数学生还是会领情的。


第五,以身作则。 对于那些混文凭的学生, 导师除了给他们多做劝导外,最有效的方略就是以身作则, 自己刻苦努力, 经常在实验室做实验。 学生们看在眼里, 记在心里, 能不为之打动吗。 20多年前, 我就读的系有一位世界级知名教授, 美国科学院院士, 他已经50多岁,研究成果很多, 但是, 他还是整天亲自在实验室做实验, 有的时候晚上也加班。 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几位研究生能不到实验室来做实验吗!为师者, 表率也!


第六,同情关怀。 有的学生可能有特殊的困难, 比如来自农村贫困地区, 经济上很困难, 需要额外的时间和精力来对付这种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 导师应该采取同情的态度, 而不是冷落和看不起这样的学生。 只要学生的行为是端正的, 他/她利用课余时间挣一些钱也是正常的, 而且也是合理的。 因而,导师在知道学生的困境后,一方面要表示同情, 与此同时, 还要想办法尽量帮助学生解决这样的困难。 我当年读完硕士, 没有经费读博士, 我的导师就千方百计地为我寻找经费, 为我获得洛克菲勒奖学金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正因为如此, 我对导师感激不尽, 在各种“诱惑”下, 我始终忠于导师。


附记:本博文是用来填坑的, 填我自己挖的坑!



导师与学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3132-535932.html

上一篇:导师碰到这五种研究生最好尽快辞退
下一篇:不弃不离 师生情深
收藏 IP: 98.208.235.*| 热度|

12 张玉秀 贾玉玺 刘凡丰 吕喆 金小伟 李学宽 曹聪 唐常杰 张红光 刘广明 曹小晶 aichengzh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8: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