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工作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xfyuwp

博文

走近“苏力”(2013-07-21)

已有 2235 次阅读 2014-7-10 14:45 |个人分类:杂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style, 太平洋, 台湾岛, 台风登陆, 连江县

台风“苏力”于7月8日08时在西北太平洋上生成,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先是迅速发展,一度达到超强,后逐渐减弱,13日03时在台湾宜兰登陆,16时在福建连江黄岐半岛再次登陆,穿过福建中部,14日04时进入江西境内,14日08时后减弱消亡。此次有幸前往福建连江县黄岐半岛台风登陆处附近,近距离观看了一次台风登陆过程,算是难得的经历了。

 

12日晚赴福州,由于飞机晚点,到达时已是深夜1点多钟了,大约正是台风即将登上台湾岛的时间。在机场虽距台风还远,但已能感受到台风的气息了。湿热的风迎面扑来,树上的枝叶随之摇摆晃动,在福州已是这样,近海及沿海地区显然影响会更大。新闻里对台风登陆地点往往会给予更多的关注,若从受影响时间和区域的角度看,登陆地点和时间没有那么重要,首先应关注的应是风、浪、涌、降雨的分布、强度和范围。

 

13日早8点参加了福建省气象局的会商,大概也就在这段时间,“苏力”在台湾登陆西南折后又下海西行,未来的移动路径再次引起关注,经预报分析,一致认为还要回归到西北路径,这是大趋势,登台后的变化属于小扰动。就按这个意见,到省防指与在那里坐镇指挥的省领导见面讨论后便直奔连江,相信预报,向台风靠拢。

 

福建省气象局在连江县黄岐半岛顶端处苔菉镇北茭村布设了两辆监测车,可以随时将实时观测到的气象信息传送到省局,并能与省局和中央气象台进行视频连线。我们于下午两点左右到达了那里,与前方的观测技术人员会合,那时距“苏力”已经不远了,约几十公里,台风果真按照预计的路径西北行,向我们扑来了。

 

距离台风那么近,本以为会风雨交加,但却没有遇到多大雨,雨量还不如在福州时大,但风确实很强,观测车被吹得有些晃动,车上的天线也不太稳固了。浪涌在海风的推动下一波又一波击打着岸边的护堤和礁石,发出阵阵涛声,仿佛在为袭来的“苏力”呐喊助威。不知是否因为靠近台风眼区很近,天空状况也有些变化莫测,时而阴云密布,洒下一阵雨水,时而又露出一片蓝天,在这特殊的时空环境下多少有些神奇。是台风眼吗?有些生疑,那时3点左右,好像离眼区还有些距离,但说明大气垂直运动已不太一致,有了局部的下沉气流。

 

下午四点又组织了预报会商,我坐在监测车里与中央气象台和福建省台进行了视频连线,通报了现场情况。车身随风一直在晃动着,此情此景,使我想起了原南斯拉夫影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沃》中的一句话:“大地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视频的对方也可以通过颤动的画面感受到“苏力”的影响。为了使探测车工作正常,几个年轻人用两股长而粗的绳子将车上的天线固定住,分两路将绳子死死拽住。也就在四点钟会商时,中央气象台宣布“苏力”在黄岐半岛的筱珵镇登陆,距我们这里约10公里左右。

 

有人在网上发出警告,这样的车是不能承担追风任务的。的确,布设在黄岐岛上的两辆车是用来加强监测用的,不是参与追风,如预测到是强台风,则必须及时撤离到安全地带。

 

台风登陆点附近区域呈现风大雨小的特征,约有13级风,主要雨区发生在台风中心南部。台风登陆后出现了明显的西折,这是各家预报台有些始料不及的,特别是预报能力极强的欧洲数值预报中心也有些晚节不保,原本相当准确的路径预报出现了偏差。这一偏差对后续的暴雨落区预报多少有些影响,厦门气象局晚11时将应急级别从3级提升到了1级,在福建北部登陆的“苏力”却将雨水泼向了南部区域。看来对登陆后的台风路径变化更难把握一些,而风雨分布也更复杂,预报难度不亚于对登陆点的判断。

 

苏力在台湾以东时,曾一度发展迅速,来势汹汹,但接近台湾时及登陆台湾后,明显减弱,除台湾的地形作用影响外,可能与北部的副高过于强大及南部缺少相应的季风水气补充有关,造成苏力多少有些孤立,靠自身的力量贴近强大的高压,发展受到抑制,且整体结构也出现了明显变化,台风生成初期迅速发展时,结构还是基本对称的,在7月9日的云图上可以看得很清楚,继续西行后,北边靠近副高处云系呈现散乱状,7月10日的图上浓密云区主要集中在眼区的南部了。

 

正是由于风雨不是很强,对台风“苏力”的评价应是利大于弊,一是给炎热的福建、江西等地带来了清凉,二是降下了宝贵的雨水。福建的水电比较丰富,约占整个能源供应的一半左右,但在“苏力”到来前不少水库的库容已不足50%,急盼增加水量,相信“苏力”是立了功的,全省54个县市的759个乡镇过程与量超过100毫米,15个乡镇超过250毫米。当然,前提还是防范得力,这次过程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难以避免,但还不算很重。

 

“苏力”走了,可以看出在现代科技的支撑下,对台风的总体预报是成功的,为决策者和广大公众提供了大量及时、准确的重要信息。但神秘的大自然也不是那么容易驯服的,总会留下些疑问让人们去琢磨、去思考,要想做到完美,绝非易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苏力”的迅速加强和减弱、不对称的风雨分布、登陆后路径的不确定性等,都值得继续下功夫研究。14日上午,一位福建局的同事指着一张雷达图给我看,在台风登陆西行后,沿着海岸线出现了一条南北向细长的回波带,一个个小尺度强回波自南向北快速移动着,对应着回波带,地面雨量图上则呈现出一条狭长的雨带。这是一种什么效应呢?一时还看不懂,据说在台风登陆后经常出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10230-810619.html

上一篇:“剩者”何需再“为王”(2013-07-10)
下一篇:从湘西走出来的艺术大家(2013-08-05)
收藏 IP: 124.16.12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06: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