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工作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xfyuwp

博文

走近梅里雪山 精选

已有 6266 次阅读 2017-3-19 15:58 |个人分类:杂记|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自然, 敬畏, 登山, 遗憾, 圣洁



每当进入到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西部高原区域,都可以看到耸立于高原之巅的座座雪山, 既是令人观赏的壮丽景观,也是大自然生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多数雪山都是当地宗教信仰中神圣、圣洁的象征。前不久在云南一睹了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梅里雪山,就是一座被藏传佛教供奉的神山。

久闻梅里雪山的“圣名”,印象中总带有几分神奇,这大概是源于2008年在广西时与陈章良先生的一次谈话。陈是位名人,上世纪80年代在美国华盛顿大学拿到生物学博士学位,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一项青年科学家奖。回国后很受关注,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北大生命科学院院长,北京农业大学校长等,后来调任广西任自治区工作,现已回到北京。


陈章良很健谈,讲话也挺风趣,他是学生物的,记得在一起吃饭时我就问他抽烟喝酒对人体会有什么影响,他想了想后冒出一句:“抽烟伤肺,喝酒伤肝,若不抽不喝,则要伤心。”他对气象问题似也不陌生,记得讲到他小时候在福建沿海生活,常遇到台风侵袭,那里有许多“寡妇村”,男人都是出海捕捞时因遇到台风而没有回来。但留下印象较深的还是有关登山的话题,这与陈的个人爱好有关。


陈曾很喜欢登山,常与国家登山队一起参加些活动,登上过一些不是很高也不算低的山峰。据他介绍,如果是登5000米以下的山,就只能叫爬山,若高于5000米,才能叫登山。而登山的成败往往受到当时气象条件的影响,关系密切。


印象最深的还是他谈到的几个北大学生曾尝试登珠穆朗玛峰的情景,几位学生都不幸遇难,经历很凄惨。重要原因还是缺乏足够的气象信息,登山途中遇到了突发雪崩。当时崩塌下来的雪块并不是一次性压下来,而是一次又一次随狂风落下,不断压在学生的身上。开始学生还能从雪中向外爬,后来雪块不断压下,他们的身子最终很难再移动了,只能用手将雪向四周推,并用手将身子向上撑,直到最后再也动不了了。


后来找到他们的遗体时,每个人都将一只戴手表的手伸向最高处。陈说,这些孩子家里都很穷,可能是想把身上唯一值钱的东西留给家人。我无法断定他的分析结论是否准确,但这并不重要,相比失去了鲜活的生命,手表又能算什么呢?不知该怪学校还是怪他们自己,学生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又该如何向他们的家人交待呢?留下了永久的遗憾。


当时听了陈的这段描述,很为这些孩子心痛,也感到心情很压抑,仿佛那些孩子在冰雪中挣扎的情景总是浮在眼前,挥之不去。


谈到梅里雪山,陈章良讲了一段关于中日联合登山的往事。梅里雪山在在诸多雪山中并不算很高,平均6000多米,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达6740米,是云南的第一高峰。但梅里雪山的气象条件非常复杂,不少登山队或个人都曾试图去那里登顶,死伤多人,无一成功。


1991年1月,中日联合登山队精心策划后准备向雪山发起冲击。准备冲顶的前一天,1月3日,中方队员6人,日方队员11人在5100米营地做好了准备,晚上还与外界保持着联系,队员们都很有信心。但第二天凌晨联系中断,指挥部预感出事了,马上组织人去搜救,当直升飞机在队员们营地上空盘旋时,看到的仅是茫茫冰雪,整个登山队全军覆没,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所有队员都长眠在了卡瓦格博。部分遗体于数年后被放牧的藏民在主峰另一侧发现。1996年后,国家明令禁止,不再允许任何人攀登梅里雪山。


当真的走近梅里雪山时,确实产生了一种敬畏的感觉,以卡瓦格博为首的诸座雪山交错排开,甚是壮观,凌冽的寒风,圣洁的冰雪,涌动的白云,湛蓝的天空,阳光下辉映着高悬的明月,薄雾里飘动着五彩的经幡,在横断山系的群山环绕中,构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令人惊奇、留恋、向往、震撼。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10230-1040378.html

上一篇:诗文竞技谈笑中(三)
下一篇:再谈东北
收藏 IP: 119.80.179.*| 热度|

13 陈小润 姚卫建 黄永义 李学宽 梁红斌 樊采薇 蒋德明 杨正瓴 李志俊 罗帆 xlsd nm2 wangqinli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6 12: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