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味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wenweir 人生三境界:读书—写书—被写成书。欢迎访问 语文味网;网址: http://www.yuwenwei.net/

博文

少堂志林(144):答马玉娥(教语文,教虚词比教实词更难)

已有 2181 次阅读 2015-5-12 10:28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从词汇角度说,汉语的味道,与其说是实词的味道,不如说是虚词的味道。

汉语的经典文章中,虚词比实词的语文味更浓。

无论是欣赏还是创作,对虚词的微妙之处的把握,是汉语素养的最高体现。

因此,教语文,虚词比实词更难

语文教学要教出语文味,要在虚词上下更大的功夫。照我看来,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师素养的高低,在教学虚词的水平上能得到完整、更充分的体现。

不会教虚词的,可以多读一些鲁迅的作品。鲁迅的作品是虚词使用的典范。


前不久,我在语文味网挂出《少堂志林(129):自撰新墓志铭》一文,其中自撰新墓志铭第四版有如下两个版本:

 

【繁复版】

恨我的与我恨的,

我不屑你记住我,

但大约的确你会记住我;

爱我的与我爱的,

我也不要你记住我,

因为我会记住你。

而许久的未来,

语文会记住我,

她会来倾听我墓碑的

呼吸与歌吟。

 

【简洁版】

而许久的未来,

语文会记住我,

她会来倾听我墓碑的

呼吸与歌吟。

 

去年曾获全国教学比赛大奖的深圳市福田中学优秀年轻语文教师马玉娥,在语文味网看了上述墓志铭后给我在QQ留言:“第四版更有诗意啊。简洁版的第一句第一个‘而’字在此处有特别含义吗?”

语文教师只要不是太差,一般都能讲好实词,但语文教师要老一点才能讲好虚词。文段开头第一句就用转折性很强的虚词,甚至文章开头第一个句就用转折性很强的连词等虚词,对这种语言现象及其作用,许多年轻语文教师不太懂,所以决定公开作答。

以下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几个在文章开头就使用虚词的有名例子:

1)鲁迅《藤野先生》的开头: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màn)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fēi)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也无非”的作用独特。在结构上:引出下文,为下文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伏笔。内容上:体现了作者失望、痛苦、矛盾、厌恶和忧国忧民的悲愤。

 

有一个资料解释说,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的开篇第一句是“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其中的“无非”字面义是“只,不过,不外乎”的意思。但作者在这里却蕴含深意,非细细咀嚼不可。鲁迅那一代人从懂事起就经历了甲午战争和庚子两次奇耻大辱,弱国小民,在外国受尽欺凌,而为了救国救民,有志之士忍辱负笈海外,鲁迅也是怀着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希望到异国去留学的。此前,他在南京已经读了水师学堂和矿路学堂,为继续寻找科学救国的真理,带着热情和希望到了日本。但是在东京,看到了“清国留学生”的堕落,他感到绝望。因而,这就是作者在文章的开篇就用“无非”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原因。在教学中,不少老师都抓住这个看似非常突兀的虚词,呈现作者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细加品味,咂摸出味道来,便能使学生很快体味到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从“莫名其妙”到“若有所思”进而“豁然开朗”。一个“无非”,既勾连起文本写作的前世后生,又帮助学生从字面向文本更深处漫溯。


这个解释不错。

 

2宗璞的散文《紫藤萝瀑布》开头句子:

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有资料这样解释道:把宗璞《紫藤萝瀑布》文章开头的“不由得”与结尾处的“不觉”联系起来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整体上来理解文本思路和作者情感动态发展的过程。其开篇之句是“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不由得”三个字,在阅读心理上设置悬念,紧紧扣住读者,引导读者进而探究“我”停住脚步的原因。而作者在写了“我”由眼前盛而密的紫色瀑布思考领悟到人生哲理后,在文章结尾写道:“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我们不仅读出了作者从“不由得停下”到“不觉加快了脚步”的心路历程,而且感受到全文思绪的自然流淌,首尾呼应,又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思索,领悟了作者将人生感悟化为现实行动的诠释。


这个解释也很好。


还可以举出几个经典例子:

 

3)莫泊桑《项链》开头:

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她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结了婚。

 

4)鲁迅小说代表作之一《祝福》开头: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

 

把这个“也”和“毕竟”讲好了,这两个短篇小说名篇就讲好了。


最后举一个学生习作的例子。


(5)2004年深圳市高三模拟考试争议作文《映阶碧草自春色》开头句子:

 

果真是“润物细无声”啊……我独自坐在窗前,看着窗台上一盆盆鲜艳的花朵静静地接受春雨的洗礼。那如宝石般透明亮泽的花蕊,苍翠欲滴的叶子,着实可爱。

 

仅凭这个“果真”,就可以断定这个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凡。

 

这几个开头,无论是前4例在文章开头第一句中间使用了虚词,还是第5例在全文开头就用副词“果真”,其作用都有相同的地方,即以突兀性的虚词使用,给读者阅读心理上造成悬念和冲击,以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

 

回到本文开头说的我拟的墓志铭简洁版。


如果删掉“而许久的未来”一句开头的“而”字,当然也没什么不可以。但保留“而”字,从审美角度说,至少就保留了以下四个艺术效果:一是开头突兀性地使用转折连词“而”,会引发读者审美视觉的高度关注;二是突兀性地使用转折连词“而”,给读者的阅读心理上造成较强的冲击;三是开头的“而”字,能激活读者的艺术想象力,具体说,是让读者凭语感就能感觉到这个墓志铭是从更长的版本中截取的一段文字;四是突兀性地使用转折连词“而”字,会激发读者在心理上将这个墓志铭补充完整的审美冲动。


如果去掉“而”字,就没有这些效果了。



 

(2015-5-1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45975-889484.html

上一篇:少堂志林(142):我来深圳16年之三个“冥冥之中”
下一篇:少堂志林(146):读鲁迅,学虚词——再答马玉娥
收藏 IP: 116.76.9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0 01: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