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出海(原卧龙之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hailiang

博文

学院到底是拆了好,还是合并好? 精选

已有 11547 次阅读 2015-12-17 09:30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学院到底是拆了好,还是合并好?

喻海良,2015-12-17

刚刚在科学网上到了陈楷翰老师说,他所在的学院要拆分了:泉州师院化生学院要拆开了,我估计要溜别的院去..他说,“ 新校长打算把化生学院拆开成化工与材料学院、海洋与食品学院,并一些人去资环学院”。除了他们学校之外,前几天好像中山大学院系调整有大动作。当然,好像还有很多大学在做这些调整,包括我的母校东北大学,我本科所在学院材料科学与冶金学院,原来东大第一王牌学院现在拆分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及冶金学院。我原来在清华的机械系,很多老师也由于院系调整,分到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原来精密仪器系的一些老师调整到我们机械系。

与国内现在绝大部分高校院系拆分相比,我来卧龙岗大学之后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院系合并。我所在的工学院与学校的信息科学学院合并成立了现在的工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学院也合并了。当时学校的想法是把相关学科进行整合,把专业由做大改为做强。最近听说,可能还有两个系可能会合并成一个系。

学校院系调整,个人觉得这是属于战略层次的决策改变。也因此,是拆分好,还是合并好,很难说好。只是觉得院系合并确实属于“科学前沿发展变化”下的产物,也是学生“选择”的结果。当然,在澳洲大学学院的拆分,个人感觉受市场影响很大:

1. 学院的存在很大程度上由本科生招生决定。澳大利亚国家对学校科研的支出是非常有限的。现在从政府拿到经费主要有三块,一个是CRCCooperativeResearch Centres),一个是ARC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还有一个是NHMRCNationalHealth an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第一个CRC项目,全国每年只有几个项目;ARC支持的所有项目加起来一年不到1000个。像这样的项目,一个学院没有几个人能够参与。也因此,学校的主要经济来源取决于本科生数量。如果本科生数量持续增加,那么学院可以向学校要编制,增加教师数量。相反,如果本科生数量持续减少,那么学院的运行可能会存在问题。新南威尔士大学以前有一个石油系,在一些年间,学院招不到几个学生,学生学费维持学校教师开支都很困难。新校长来了之后,第一把斧头就是砍向这个学院,直接拆掉。里面的教师要么并到别的学院,要么拿补贴走人(永久职位领1年半薪水后直接解聘)。

2. 新的学院的建立由发展趋势决定。现在这个社会发展很快,随着一些学科的没落,也就会出现一些新的学科的崛起。如果一个学校发现某个领域有重大变革的可能,完全可能建立一个新的学院,而这个学院的建立不会要求里面见到效果,而是期望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我来卧龙岗大学之前,学校成立了一个能源建筑研究中心,相当于学院编制。这个所,政府投资了好几千万澳元,为的就是在新时代建筑节能方面做出世界一流的成绩。好像这个领域在过去几年还是比较火的一个领域。当然,一个新学院的建立,也是在原有基础上成立的,并非完全无中生有。比方,我们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还有一个专业,热能。现在能源与环境发展很重要,我个人觉得完全可能成立一个新的能源与环境学院。

3. 学院的发展与经济、社会效益相关。多一个学院,意味着多很多编制。而多出来的人员,都是需要财务支出的。如果一个新的学院,投入很多,而产出很低,那么这个学院可能不会长寿。相反,如果一个学院成立后,发展良好,就可能会非常好。这个可能像学术期刊出版一样。我们都认可Nature,他们发展好,就发展几个子刊,结果还是发展很好,就有了其它子刊的发展。类似的期刊还有AdvancedMaterials。最开始的子刊有AdvancedEngineering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 Materials,现在多了好些个期刊,如AdvancedEnergy Materials等。很显然,这些期刊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当然,还有很多学校的学院成立与获得的赞助有很多关系。如果某个富翁突然资助几个亿,他希望在一个学校成一个中心,这个完全是可能的。确实,有钱就可以招来很多老师……

至于院系到底是拆分好,还是合并好。我个人的感觉就是一定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不能一味地追求学院数量。如果学校敏锐地发展一些新兴领域的学院,完全可能引领潮流数十年,一瞬间成为国际名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7889-943948.html

上一篇:为啥选择这样活?7000元的工资,4000元的房租
下一篇:奇怪?2015年中国贡献世界最多开源论文
收藏 IP: 130.130.37.*| 热度|

18 张骥 陈楷翰 郑永军 孙东科 黄永义 鲍海飞 吕洪波 马军 谢平 汪晓军 姬扬 唐小卿 蒋永华 姜殿玉 范毅方 shenlu biofans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4 06: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