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自我与社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eech

博文

教学|考试和学习的胡思乱想

已有 2731 次阅读 2013-11-4 22:38 |个人分类:边看边思|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教学, 考试

  讨论高考,从内容上讲的,会考虑减负;从导向上讲的,会考虑能力的培育;而思维方法、人文情怀及国情、传统等如何兼顾,却是个难题。


   应对“语文类”的考试,利器是记忆加一点点思考,没有逻辑也会有高分。在结果十分重要或认为十分重要的情形下,分数是最终极的法则。某些个超级中学的价值核心就是这个。这是一番捷径。


   饱受诟病“摸”论,却也是最先被学校否定的方法,不做实验就能把理化学过去,不做家务、不参加社会活动、不读书也能写出高分甚至获奖作文,为什么费劲去做呢?这种朴素的代价分析,其力量是原始而强大的。


   学习与分数、机会紧密联系,而不是与分数之后的“可持续发展”相联系,剥离出了生活,教育在走向大众化的时候,就变成了腊味:艰难地咀嚼,希望拼出点好的味道。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5808-739064.html

上一篇:人以群分
下一篇:如何理解性别与读研决策?
收藏 IP: 67.194.12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8: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