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tic Horse: An Elegant Bein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l6866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博文

唐山大地震四十年祭

已有 2706 次阅读 2016-7-27 23:17 |个人分类:唐山系列|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冯小刚导演曾拍过一部电影《唐山大地震》,故事情节很感人。他调动了大场面,但却表现小人物,为我们传递出一种真正的人文关怀,难能可贵。我特别欣赏这一点。这和调动大场面写大人物,拍神剧形成鲜明对比。尽管如此,我还是没有进影院为冯导捧场。为什么?因为我是从唐山走出来的一个小人物。今天是唐山大地震40年的日子,作为一个没死在唐山地震的小人物,我必须写点儿什么。

我写谁呢?写救灾的宏大场面?没能力,也没必要。那既然我是小人物,就只有写篇博文悼念另一位小人物吧。同样也能表现出地震给人们造成的灾难。虽然我没有冯导的那种叙事风格的气势,可我还是想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这样也对得起从半年前就贴在我写字台上的字条,那是我的文债,说得难听点儿,是我欠老家人的债。

唐山地震与其说是76年的事情,其实关于地震的传闻早在74年便出现了。那时我们全家落难到唐山,可是我因为有病,回到山东烟台亲戚家,离开了唐山。在这期间,我父亲还专门给亲戚写了一封所谓的“托孤信”。74年过去了,地震并没有发生。亲戚还说我父亲是“神经病”。不过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家便开始积极行动,尽快争取落实政策,离开唐山老家。毕竟地震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离开唐山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寻求落实政策回城。经过钻天打洞的不懈努力,我们竟然成功了!终于将踩在脚下地震的靴子脱掉了!

我们家的人是走了。可老家还留有一所房子。那是刚到唐山时父母单位出钱为我们盖的。1976年也没有什么产权之类的说法,反正那所房子可以出售。老家盖房子也挺麻烦,关键是家乡人的“臭毛病”非要在盖好的房顶上加一层“万年牢”,也就是用石灰和着炉渣搅拌在一起的东西。把它们弄到房顶,用木板夯实,号称“焦子顶”。那种房顶也有好处,秋收后粮食可以晒在上面,当个小场院用。可毕竟盖所房还是要破费的。当时我的家乡还算是富裕的。即便如此,能买到一所现成的房子,岂不更好?我们家连根从老家拔走卖房,一位老乡大概花了400多元钱买下我们的房子。那时400元可也不是个小数目。

我家有个独特的东西是大多数老乡家里没有的——一安培的电表。当地人把它叫“小火表”。家乡并不是每家都用得上电的。我们家能有那么块“小火表”就算是“奢侈户”了。电表是哪里来的?是我祖母的妹妹全家当年战备疏散,可能要离开天津。有办法的自然是投亲靠友。好在我的家乡离天津不远,他们家的哥们儿就来我家考察一番,发现我们没有电灯。这怎么行呢?在大城市住惯了,突然没有电用。肯定不习惯,于是他们就想办法,从天津买到一块“紧俏的”电表。我记得有一天晚上他们开了一辆解放卡车,来到我家。下来四五个人,埋电线杆,拉电线,很快就把电表接好通电,然后他们匆匆忙忙赶回天津。打那儿以后我家就有电灯用了。

但他们一家最终还是没来,疏散到了天津的近郊。这款电表就成了我们的了。盖房时是没有这块电表的。但卖房时电表的问题就提了出来。老乡嘛,总是有着农民那种聪明,说不好听点儿是狡猾。本来是要把电表拆走还给人家。可买房的老乡就跟我父亲说,“老刘啊,你在这里几年,我们可把你当兄弟看来着。”我父亲自然客气地表示感谢。可接下来,老乡又说了,“你总不能让我买下你这房,一进门就把脑门子磕个大包吧。那电表就留下吧!”怎么办呢?那时的物资紧缺,一块电表很难弄到的。本来也不是我们的,我们回城了,电表也该还给人家。可买房的老乡也并非没有道理,思来想去,还是把电表留了下来。因为这块电表,弄得亲戚之间还产生了隔阂。

地震终于来了。我们村子的房屋差不多都垮塌了。砸死了不少的人。刚才说那个“万年牢”,这回可成了“棺材盖”了。房倒屋塌,那焦子顶整个塌下来,把人全扣在里面。什么叫“万年牢”,那东西就是结实,用大锤都砸不坏。我的一对朋友夫妇,据说被焦子顶拦腰切成二段。惨烈程度可见一般。

再说说曾是我家那所房吧。听老乡说,别人家的房子是震塌了,好赖还有个残垣断壁,而你们家的房子是震平了!为什么?豆腐渣工程害死人啊!我家当年盖房,父母单位本来给的钱就不多,生产队再克扣点儿。盖房的钱就更不够用了。老乡帮助盖房,墙都没好好砌。应是平放的石头,都是竖着放,属于典型的偷工减料。那还不给震平了。不过还好,由于穷,没钱,也就没弄那万年牢。但是有火炕。地震时,有一位小姑娘正好睡在炕上。炕塌了,把她埋了进去,里面的草木灰夺去了她的性命。如果她还活着,我想至少也是二三个孩子的母亲,几个孙子的奶奶和外孙的姥姥了吧。但是,她没能活到那一天。

地震以来,我一直没再回过唐山。直到大前年胞弟从国外回来,说还是到老家看看。沧海桑田,全都变了。人家见到我们兄弟二人,依然那么亲切,看着淳朴的家乡人,又让我们回想起当年的那段日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5489-993102.html

上一篇:第三届国际现代易学年会暨 国际易学联合会现代易学委员会成立大
下一篇:二头
收藏 IP: 125.33.89.*| 热度|

11 孙启高 张士宏 张珑 林耕 张晓良 杨正瓴 刘炜 蒋永华 侯成亚 zjzhaokeqin guhanxi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22: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