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温、相对湿度与降水量
在调水问题的讨论中,什么因素影响、决定了降水量,是一个基础性的问题。这里需讨论的不是气象问题,而是气候问题。亦即不是某次降水由何因素决定,而是一个地区在一段时间内总的降水量问题。
物理学告诉我们,降水是因为空气中水汽压超过了饱和水汽压,导致水分析出。因而平均相对湿度逻辑上应能影响一个地区的降水量。
装备指挥技术学院物理教研室的《大学物理》提供了不同温度下饱和水汽的压强数据,由此画出的曲线见图
图一
可见,饱和水汽压是温度的单增函数。亦即低温时空气持水量低,即使相对湿度达到饱和水平,可降水量也不多,反之随着温度升高,可降水量增大。
这提示我们,应同时讨论相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压(亦即温度)对降水的影响。
在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找到了各主要城市全年的平均温度、平均湿度和累计降水量,可下载、拷贝的时间覆盖1999、2000、2004--2011年共10个年头,为讨论提供了数据基础。
图二是年平均温度与年累计降水量的散点图:
图二
数据显示,样本点的最低温度为4.5℃,最高温度为25.4℃。样本点分布在一个相当宽的带内,说明温度确实在影响降水量,但它并非唯一因素,其他因素也显著影响降水量。
此外,饱和水汽压是温度的单增函数,因而逻辑上可期望降水量亦是温度的单增函数。但样板点分布显示:在10℃以上的区间,趋势线确实呈单增的态势,尤其在12--18℃区间内,温度上升明显带动降水量上升。但在10℃以下的区间,样本点的分布却显出随温度上升,降水量反而下降的态势。
6℃以下区间的样本数据见表1:
表1:低温区样本
年 | 城 市 | 平均气温 (℃) | 年平均相对湿度 % | 全年降水量 mm |
2010 | 哈尔滨 | 4.51 | 70.42 | 591.30 |
2000 | 哈尔滨 | 4.61 | 65.83 | 488.00 |
2005 | 哈尔滨 | 4.70 | 62.00 | 507.90 |
1999 | 哈尔滨 | 4.81 | 64.00 | 398.00 |
2009 | 哈尔滨 | 5.00 | 65.00 | 534.10 |
2010 | 长春 | 5.15 | 65.58 | 878.30 |
2011 | 哈尔滨 | 5.20 | 67.00 | 452.00 |
2006 | 哈尔滨 | 5.28 | 57.00 | 487.90 |
2005 | 长春 | 5.60 | 61.00 | 681.00 |
2000 | 长春 | 5.63 | 64.08 | 416.30 |
2008 | 西宁 | 5.70 | 56.00 | 378.60 |
2011 | 西宁 | 5.70 | 56.00 | 390.40 |
2004 | 西宁 | 5.75 | 56.50 | 429.50 |
2000 | 西宁 | 5.75 | 59.67 | 343.00 |
2005 | 西宁 | 5.80 | 58.00 | 484.10 |
2004 | 哈尔滨 | 5.84 | 59.25 | 520.70 |
2011 | 长春 | 5.90 | 61.00 | 468.40 |
可见年平均温度最低的几个样本,大多集中在相对湿度偏高的东北,西宁则因靠近青海湖,湿度不太低。这提示:相对湿度对降水量可能有明显影响。
图三是年平均相对湿度与年累计降水量的散点图:
图三
数据显示,样本点的最低相对湿度为31%,最高相对湿度为83.3%。样本点分布的趋势线及其上下缘呈单增态势。可见相对湿度对降水量有明显影响,而且随着相对湿度增加,影响加大。这是可以理解的:相对湿度越高,越易于因水汽压或温度的波动而达到饱和。
另一方面,样本点呈较宽的带状分布,且相对湿度越高,分布越宽。可见相对湿度亦不是决定降水量的唯一因素。尤其在高相对湿度区,其他因素的作用非常明显。气象学和气候学告诉我们这些因素甚多,如季风、大气对流系统、地形、下垫面、温度日较差等等。因此,仅由温度和相对湿度只可能给出降水量的可能分布范围。
在相对湿度高于50%的区间,降水量分布带的上下缘都呈明显上升态势。这提示我们,相对湿度可能既制约了可降水量的上限,也制约了其下限。反之,在相对湿度低于50%的区间,降水量分布带变化平缓,这提示我们,这个区间的降水量受相对湿度的影响较小,降水主要不是来自本地水汽,而是外来水汽。
为刻画温度和相对湿度这两个因素对降水的综合影响,将两者分别归一化,使其最小值对应于0,最大值对应于1,由两个归一化指数组合成一个指示降水量高低的综合指数,记为xi),使由此绘出的散点图更集中于中轴。亦即使我们能由温度和相对湿度这两组数据,更确切地预见降水量的分布范围。
图二、图三中的趋势线,是解析函数。但解析函数带有很强的预定属性,它未必适于描述样本点分布带的中轴。为此,我们另构成一套系统,来刻画降水量的分布态势。
将综合指数xi按从小到大排序,设x0为综合指数的xi最小值,xm为综合指数的xi最大值。
由向上递推生成降水量的上行轴Li:
L0=年降水量(x0)
Li=((α-1)Li-1+年降水量(xi)))/α (i=1、2、3、……m)
由向下递推生成降水量下行轴Ri:
Rm=年降水量(xm)
Ri=((α-1)Ri+1+年降水量(xi)))/α (i=m-1、m-2、m-3、……0)
Li和Ri的均值为降水量样本带的中轴。
式中的α为平滑系数。α越大生成的中轴越平滑,但对样本分布带的转折越不敏感;反之中轴对样本分布带的转折越敏感,但中轴越不平滑。试算权衡后,选择α=50。
中轴指示了样本带的走向,而每个样本距中轴的绝对值,则刻画了样本偏离中轴的程度。用生成样本点中轴同样的方法,对样本偏离计算其的中轴,称之为平滑偏差,它刻画了样本带的宽度。于是中轴加、减一倍、两倍平滑偏差,就构成一个刻画样本分布的系统。见图四:
图四
图中可见,这五条线构成的系统涵盖了绝大多数样本点,刻画了随综合指标的xi变化,降水量可能分布范围的变化。为实现这一点,在由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归一化生成综合指标的xi时,选择了线性组合。选择线性组合的系数,则以样本点逸出系统外之值的总和达到最小为原则。结果是温度占0.31185、相对湿度占0.68815。
观察图四,在综合系数小于0.3的区间,样本点大体水平分布,它们来自拉萨、呼和浩特和兰州。平均气温在7.4--10.88℃之间,平均湿度在31--50%之间,最小降水量为177.1mm(呼和浩特2011年),最大降水量为571.0mm(呼和浩特2008年)。这些样本点低温、低相对湿度,限制了其降水量。降水量低也限制了降水量本身的变化范围。换而言之,在低温、低相对湿度的地区,这两个因素不改变,降水量不太可能上升,通常约在400mm左右,而700mm很可能是这样地区年降水量的上限。
在综合系数大于0.3、小于0.7的区间,系统的上下沿和中轴都明显上升,显示降水量随综合系数的上升明显增大。同时样本点与中轴的偏差也在增大,这表明其他因素对降水量的影响在增强。这个区间的低端(0.3-0.45)聚集了大量的样本,它们来自北京(10个)、乌鲁木齐(10个)、西宁(10个)银川(10个)、太原(9个)、兰州(8个)、长春 (8个)、哈尔滨(6)济南、沈阳、石家庄、天津各1个。而且样本点主要聚集在中轴之下,说明这些地区的其它因素不利于降水。是个相对缺水的地区。其中的银川(2005年)为所有样本点中降水量最低的(74.9mm),它的平均温度为10.10℃、相对湿度为48.%。这个样本点已经落到系统之下,可见此时此地的其它因素对降水之不利。
在综合系数大于0.7的区间,系统的上下沿和中轴抬升的趋势更明显,显示随平均温度和平均相对湿度的上升,可能的降雨量更大。在这个区间的低端(0.67-0.75)是另一个样本聚集区。样本来自杭州(8)个、合肥(8个)、上海(8个)、南昌(7个)、南京(7个)、武汉(6个)、长沙(6个)、福州(5个)、贵阳(5个)、昆明(5个)、成都(温江)(2个)、广州、青岛、西安、重庆(沙坪坝)(各1个)。可见这个区间的样本主要来自长江流域,这里的水、热资源匹配导致了最优越的天气环境。年降水量大多分布在700-1700mm之间。
小结:
对年度数据的分析显示:
1、温度(亦即饱和水汽压)、相对湿度明显影响降水量。两者均低时,空气持水量少,且析出不易,故降水量少;两者均高时,空气中持水量大,且易于析出,故降水量大。
2、相比之下,相对湿度的影响似大于温度的影响。
3、温度与相对湿度之外,有诸多因素影响降水量,故只能由此两因素估计降水量的范围,有54.04%的样本点在中轴-1倍差和中轴+1倍差之间,意味着降水量落在这个带中的概率约为54.04%;有92.55%的样本点在中轴-2倍差和中轴+2倍差之间,意味着降水量落在这个带中的概率约为92.55%;而落在系统之外的样本点占7.45%,意味着降水量落在系统之外的概率约为7.45%。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2: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