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裕民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何裕民 教授、博导,中华医学会心身学会主任委员,临床主攻肿瘤。

博文

三分之一癌症长在心上

已有 2413 次阅读 2015-7-1 16:22 |个人分类:何裕民谈肿瘤|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北京, style, 黄帝内经, 顺口溜, 当事人

几年前,《北京晨报》以“三分之一癌症长在心上”为题,整版介绍了对笔者的相关采访,阐述了癌症发生发展及致命结局与个性心理的密切关系。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新的发现,它早已成为民间的顺口溜:“癌症患者,三分之一是治死的,三分之一是吓死的,三分之一是该死的(指死于疾病本身)”。

再往前推,早在《黄帝内经》时代及古罗马时期,癌与心理的关系已被学者们清晰地观察到。此后,关于癌症与心因关系研究的文献不断出现。

近现代(19世纪以降),这方面证据越来越多。研究癌症防范及治疗康复的,癌症与心因的关系,是个绕不过的话题。就患者当事人而言,这更值得重视。

这个问题至少涉及五块。

(1)从发生学角度,癌症发病与心因关系如何?

(2)知道自己生了或可能生癌了,有何心理或情绪变化;如果是负面的,又当如何有效应对?

(3)心因在癌症治疗及康复中有何作用,据此如何做出相应调整?

(4)癌症会对当事人的生活、心理等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5)如何从患病及治疗过程中吸取一些积极养分?

本节只是先分析第一个问题。

长期观察中,我们发现癌症的发生,多少有心理因素存在。

不过有些关系十分密切,有些关系一般,不很明确或很明显。

例如,部分癌症与心因及个性关系十分密切。如乳腺癌、胃癌、卵巢癌、胰腺癌、肾癌等;部分癌细胞类型(如黏液性癌、神经内分泌癌、透明细胞癌、印戒细胞癌、某些肉瘤等)也常常对应于某些个性特点。

但也有部分癌症,如主要与代谢或炎症有关的(如结直肠癌、膀胱癌、宫颈癌等)以及一些遗传性肿瘤,包括高龄老人中,往往很难寻觅心理或个性背景。

因此,并非所有癌症都有心因。癌症这个大家族中,只有一部分比较明确地与心因有关。还有部分其关系有待厘定。

心因在癌症发生过程中,起着两种类型的作用。

(1)慢性心理应激:致癌的基本类型。

近年来,关于心理或个性致癌类型及机制,已有了相对明晰的认识——即它们通常不是作为直接致癌因素(即通常所说的“病因”)起作用,多数情况下是作为一类危险因子或诱因,某些心因或个性的长期存在,使当事人陷入了易于癌变的准病理状态:或诱导了癌变进程,或营造了适于癌变组织进展的微环境。

它其实是持续慢性应激(chronic stress)的一大特殊类型。

近来,癌症基础研究的一大进展是揭示持续的慢性应激在漫长的癌变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作用。这种慢性应激可以是慢性炎症性的(如在肺癌、肝癌、胃癌中所见),也可以是长期代谢失常引发的毒素堆积所致(存在于部分结直肠癌、膀胱癌、前列腺癌患者中),亦可以是前期损伤诱发的不停顿的自我修复(见诸部分骨肉瘤、直肠/肛管癌及乳腺癌等患者中),同样更可以是个性/压力/情绪/心理障碍等心因所导致的(见于心身相关性癌症)。换句话说:心因致癌的一大机制,是造就了持续性的慢性应激状态。

科学家揭示,心理因素也是主要应激源之一;可引起某种共性的机体反应,被称为应激综合征。持续的慢性应激也有着类似的共性机体反应。但具体机制错综复杂得多了。这些机制很可能塑造了利于癌细胞蜕变及进展的微环境。

诱导慢性应激的心理因素是多种类的,既可以是持续压力紧张,也可以是经久的情绪起伏;既可以是素来急躁易怒,更可以是长期抑郁;既可以是反复挫折,也可以是个性刚烈或永不服输。至少,城市女性癌症患者有着鲜明职业分布特点,财务、中小学老师、办公室的中低管理阶层更易被癌盯上,则是有力佐证。

防范癌症发生(包括杜绝转移复发),有效应对慢性心理应激是重要一环。

(2)触发作用:又一种心因致癌类型。

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18个省市做过关于食道癌的联合调查,发现约六成患者在发病前半年左右经历了剧烈情绪刺激,因此断定是情绪刺激导致了食道癌。这显然是有点勉强的。因为现已洞悉,癌变是个慢性持续的过程,多数要经历数十年。但国内外类似的资料很多。临床也观察到:约40%的新患者和复发转移者可清晰地记忆起此前三个月到两年期间,有过令人不堪的精神刺激。其中半数集中在三到六个月之间,这显然无法用慢性应激来解释。

很显然,肿瘤等许多慢性病的发生,不再是过去那种一因一果的线性关系,而表现为多因一果(或多果)的非线性方式。例如,研究表明:每个人身上都有癌基因问题(癌基因与抑癌基因是同一个基因,只是表达不同而已),没有一个人基因完全正常;我们同在蓝天下,吸入这空气,吃进那饮食,能说完全健康吗?不太可能!伴随着衰老与代谢,总有废物产生并不断堆积……,罗列一下,癌症危险因子中谁都有了三五项,如果你再日夜颠倒,饮食再不注意,情绪又出大的波动,所有这些叠加一起,凑齐了“同花顺”,促使癌细胞加速进展,进入病理发展的“快车道”。其实,老冯在去北京之前,多年的胆囊炎症,可能就已潜伏着局灶性的癌前病变,但如果没有后面的一连串事件的强烈且持续应激,这潜在的病变也许会优哉游哉地止步于癌前的局灶性病变,而并没有启动进展进程。也许,还可能永远停步于此(就像一些事后回顾性研究所揭示的那样)!此时的强烈心理刺激,就成了触发病理快速进程的触发因子,也成就了导致癌症形成的“同花顺”的最后一张牌。

其实,回过头来看看,非感染性慢性病的发病,几乎都是如此——非线性的、多因一果(或多果)的,凑齐了就成为横扫一切的“同花顺”(包括癌症)。而心因则在此中可以起到启动其快速进展的作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00-902006.html

上一篇:生活,虽有很多缺憾,但仍是美好的
下一篇:肝主疏泄的中国“本能说”
收藏 IP: 116.226.16.*| 热度|

1 魏焱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07: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