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味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wenweir 人生三境界:读书—写书—被写成书。欢迎访问 语文味网;网址: http://www.yuwenwei.net/

博文

少堂志林(176):语文味教学法名词解释(7):(课堂)教学作品

已有 2317 次阅读 2015-6-19 16:37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现代汉语词典》把作品界定为:指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品。百度·百科将作品界定为:通过作者的创作活动产生的具有文学、艺术或科学性质,具有独创性而以一定有形形式复制表现出来的智力成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的解释是: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

教学作品这个词语,形式上并非新词,从媒体上“多媒体课件优秀教学作品”“中国画研究生教学作品七人展”“中国美术学院教学作品范例”等新闻标题可以看出,教学作品概念在教育界使用比较广泛,它指的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完成的教学设计、教学研究成果以及制作的辅助教学工具等等,或学生根据教学要求所完成或制作的教学作业成品。

但语文味教学法中的教学作品概念,其涵义,与传统的教学作品概念的内涵完全不同。

2011630,程少堂应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之邀,在北大中文系作了《从“冷美学”到“热美学”——以“语文味”为例谈中国语文教学美学视界的转换》的讲座。在这次讲座中,程少堂明确提出了“语文教师要像文学家艺术家创造文学艺术作品一样,把教学过程当成教学艺术作品来打造”的观点。这是程少堂同时大约也是国内学者首次正式提出和传统的教学作品涵义不同的“教学作品”概念。著名学者、北大中文系原主任、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教授,教育部语文课标组专家巢宗祺、雷实等专家以及北京市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参加了报告会。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部分成员也参加了这次会议。时任北大附中副校长的著名特级教师程翔也与会听了讲座。讲座前,程少堂还给程翔赠送了书籍。会后不久,程翔老师在各地的讲学中曾多次以“课堂教学作品”为讲座标题和主题。例如2011年暑期,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在内蒙古包头市召开年会,会议邀请程翔与会,给近去千名中小学语文教师和高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教师展示了一节语文课,课后程翔也做了相关讲座。会后有老师在《语文建设》2012年第2期发表《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由程翔老师的一节“课堂作品”说起》的文章。程翔在其他地方的讲座中指出,文学家有文学作品,艺术家有艺术作品,那么,语文教师应该有什么呢?应该有自己的课堂作品。一个教师,三尺讲台几十年,备课本写满几大摞,教案数以千计,这就是教师的财富。这些教案不一定都是成功的,但其中必有精心之作。把这些精心之作集中起来,就是一本课堂作品集。积累自己的课堂作品是一个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程翔认为课堂作品“是教师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智慧,确定教学内容特色目标,引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在有效对话情境中生成的、以语言或影像形式记录下来的课堂教学结晶,它具有个性化、创造性和不可重复性特点”。程翔在讲座中还说,我们中学老师讲课往往是蜻蜓点水,水过地不湿,结果什么都会而什么也不精通。因此,我们应该努力打造自己的课堂精品。据报道,程翔的讲座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

从时间上看,程翔老师的“课堂教学作品”概念,可能和程少堂在北大讲座提出的教学作品概念有些交集。

但仔细研究会发现,程翔老师的“课堂教学作品”概念,与程少堂语文味理论中的教学作品概念,二者如果不能说完全不同,也可以说基本不同。程翔的“课堂教学作品”,更多指的是教学过程中的工作成品,其提出“课堂教学作品”的用意是提醒一线教师积累成长作品。而程少堂语文味理论中的教学作品概念的涵义是:

 

所谓教学作品,是指从文本的思想内容、学生的特点和教师的教学个性实际出发,在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积极价值观的规约下,教学主体(师生)把从人生经历中萃取出来的生命体验,恰当地渗透到语文教学过程之中,经过与文本的思想内容进行有机熔铸之后,打造出来的具有来自文本又大于甚至高于文本主题的教学主题的,同时又富集教学智慧与创造性的,兼具诗意美感和科学性质之教学艺术成品。

 

根据这个定义可知,在语文味教学思想与理论体系中的教学作品,包含以下核心内容:

首先,教学作品是富集教学主体教学智慧与创造性,兼具诗意美感和科学性质的教学艺术成品。

其次,这种富集教学主体教学智慧与创造性的兼具诗意美感和科学性质的教学成品,像艺术作品一样有自己的教学主题。

第三,教学作品的主题来自文本主题,又大于甚至高于文本主题。教学主题虽然与文本(课文)的主题有关,但又不是文本(课文)的主题,而是教学主体(师生)的生命体验与文本的思想内容的有机熔铸,所以大于甚至高于文本主题。也因此,和运用传统再现性教法教学的语文课体量较轻,是“轻语文”相比较,在语文味教学思想与理论指导下教学的语文课,深沉厚重,是“重语文”。

第四,渗透进教学作品中的生命体验,是从教学主体(师生)的人生经历中萃取出来的,即不是随便掺兑进去的。

第五,这些生命体验的萃取,是在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积极价值观的规约下进行的。

第六,打造教学艺术作品,要从文本的思想内容、学生的特点和教师的教学个性实际出发。

由此可见,在语文味教学思想与理论体系中的教学作品概念,和以往的教学作品概念的内涵完全不同,前者所蕴含的,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思想与理念。

语文味教学法建立者认为,有追求、有作为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按照一般教学要求上好每一堂课,还要力求把每一堂课当成艺术作品来打造。打造教学艺术作品的过程,就是语文教学洋溢出语文味的过程。



 

2015-6-19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45975-899194.html

上一篇:少堂志林(175):语文味教学法名词解释(6):价值推送
下一篇:少堂志林(178):给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某某同志的一封信
收藏 IP: 218.18.4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0: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