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成为周文泉教授的学生,是我的幸运。
周老师是一位严师,也是关心学生的好老师。周老师离开我们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回忆起与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心中泛起不尽的感激,还有不能再聆听老师教诲的遗憾与伤感。“记得最后时刻,周老师安静的躺在ICU病床上,是那么安静慈祥,为使老师不受打扰,我从周老师的手腕上把跟随老师多年的旧手表取下,从衣兜里取出手机。”当准备开周老师的传授的处方时,这一幕情景总是时常跃入我的脑海,周老师安静慈祥的面容也浮现在我的眼前,每当此时,我都想到周老师对我的教诲,想到是周老师在鼓励我,鼓励我大胆用药,小心治病。
周老师是我国负有声望的中医老年医学专家,从事中医工作五十余,对肾病、心血管病、清代宫廷医学、老年医学及养生康复医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有非常高的造诣,一生成就斐然。周老师性情谦恭,在《周文泉老年病临证经验集》出版时自序言曰:“光阴荏苒,岁月悠悠,弹指在医海流连50余年,虽经不断努力,承“博学而不穷,笃学而不倦”的古训,身体力行,又有医学先进提携,然自愧不敏,无甚建树。经验不多,多是记录而已,或仅为一得之见,非鸿篇巨制,难登大雅,故题曰:“医海流连”。”当时周老师曾将该书命名为“医海流连”,最后在我们的坚持下才将书名更为现名。
周老师出生及求学在地处东北寒冷之域的长春,先工作于我国西南潮湿之地重庆十余载,其后到华北四季分明的北京工作,从东北到西南,再到华中。对不同地域、环境下发生的复杂疾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形成了独特的验方。周老师善用经方,如参附汤、保元汤,生脉饮、天王补心丹,香砂六君子汤,加味一贯煎,桂附地黄汤,逍遥散,二陈汤,当归四逆汤、附子甘草汤等数十方剂治疗冠心病;清心莲子饮、疏凿饮子、理中胃苓汤、六味地黄汤、五子衍宗丸等治疗肾病;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气血阴阳失调引起的多种复杂疾病,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多汗病的多个经方。而周师在数十年的临床中有探索创造了了如红龙夏海汤汤与加味红龙夏海汤治疗多种原因造成的高血压。石南藤汤加味治疗老年多种原因引起的腰痛的新方剂,为我们后学者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的经验。
周老师曾担任全国中医老年病医疗中心学术带头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会长,倡导并主持起草了《延缓衰老临床观察规范及实验研究规程》,至今仍被广泛采用。出版专著多部,培养学生数十名,与我国著名医学专家陈可冀院士共同筹备创建了中国第一所中医药领域的老年医学研究所。可以说周老师一生经验良多为我们后学者留下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周老师的学习精神,勤奋与合作的思想,以及不拘一格培养后人的高尚品德更值得我们学习与继承。
周老师的学习精神为我们树立了良好榜样。周老师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周老师就读于长春中医学院,大学的业余时间多是在图书馆中度过的,期间阅读了大量的中医古代文献,曾写下百余万字的读书笔记,奠定了坚实专业的基础。毕业后分配到重庆市中医研究所,紧张而忙碌地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同时积极向四川名老中医唐阳春、龚志贤、熊寥笙等老先生学习经验。70年代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与我国著名医学家郭士魁老先生一起工作,聆听教诲,颇得薪传。周老师曾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首先要在读书上下功夫,强调诸如《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温疫论》、《湿热论》、《温热论》和《临证指南医案》等中医经典。其次要善领悟,跟师学习,需要的就是悟性。不仅学习老师的经验,还要根据经验的来龙去脉寻求经验的拓展应用。第三是及时对近期的工作和学习进行书面总结。
周老师的勤奋与合作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周老师勤奋耕耘,乐于合作。周老一生著作良多,编撰有《周文泉老年病临证经验集》等20余部专著;先后主持国家级和部级课题等10余项,获得多项国家、部、局、科学院级科研成果奖,发表学术论文两百余篇。《周易大传》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周老师也向我们讲授合作的重要。与我国著名医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陈可冀院士共同筹备创建了中国第一所中医药领域的老年医学研究所,合作主编出版了《中国传统老年医学文献精华》。陈院士与周老师相处共事约四十余年,陈院士曾说过,与周文泉教授这种相逢、合作的际遇,应是佛门所说的一种生命中难得的缘分。我们在上一个世纪七十年代,一起致力于清代宫廷原始医药档案的整理和研究,一起经年往返于故宫博物院与海淀西苑之间;曾经在人们欢度春节“新桃换旧符”的时刻,我们却在灯下热议和共论《慈禧光绪医案选议》的撰写和评述,我们还一起参与了清廷医方的临床观察和现代科学研究;可以说在缘分的天空下,我们体验到了走在一起的是缘分,以及工作在一起更是情谊和幸福的感受。人生苦短,来日无多,但我们的生命心路历程却是怡悦而永不陌生的。
周老师不拘一格培养后学的精神令人感动。周老师一生,培养人才良多,先后培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博士后、博士、硕士等各级人才共三十多人。而我既不是周老师硕士、博士、也不是周老师博士后,更不是周老师的学术继承人,但是却受到周老师的悉心培养和教诲。我自幼受父亲影响,喜欢中医,后又跟随我们当地的中医抄方学习,亲身感受到中医治病的确实有效,因此对中医怀有极大敬仰和信心,从喜欢中医到热爱中医。在大学、硕士和博士阶段又进行了系统的中医药学习,但是我博士毕业后,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一家医药公司从事药物研究,后来调到医院里也是继续从事药物研究工作,始终没有接触中医临床工作的机会。后来我的导师李连达院士知道了我有上临床的想法,就向周老师推荐了我,周老师在没有任何要求的条件下就同意了我跟师学习。现在回想,我当时跟周老师学习没有任何的名分,周老师除了知道我喜欢中医外几乎对我没有任何了解的情况下就同意了。在跟周老师学习期间,由于我还有其他的工作,因此跟师变成了不定期,有空就去坐在周老师旁边抄方,忙了就不去了,后来因为不去的次数太多,每次向周老师请假又太麻烦,因此就渐渐便成了有空就去,没空就不去的自由人。但是周老师从来没有因为此事而责备我。这样过了有两年多的时间,我就想着到门诊上试试,自己单独给病人看病。我向周老师汇报,周老师说可以试试,我向医院申请出门诊,医院说出单独门诊需要周老师撰写推荐,周老师什么也没问就给我写了推荐书,我拿着周老师的推荐书如获至宝,我时刻都倍感珍惜周老师的临床指导和推荐。我的出诊资格,在以其他工作为主,无名分学生的情况,得到了周老师的临床指导和推荐,顺利地获得的资格。我时刻都倍感珍惜,更感怀周老师不拘一格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
我本人资质鲁钝,能成为周文泉教授的学生,是我的幸运。能在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做一点自己喜欢的工作,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写下了一些自己尚不成熟的想法,不知能触及周老师神采之万一,又担心与周老师的思想有较多的文不对题,请各位给予批评指正。
医海流连——献给尊敬的周老师
医海流连,
实践做舟。
扬老年医学的风帆,
傲游中华医学大海。
胸怀扶危济困的理想,
秉承学习与合作的信念,
不惧风雨,
不怕逆流。
唯愿多载,
解疾苦,
渡后生,
引领新学,
医海流连共风流。
仅以此文缅怀周文泉教授
2015年1月24日星期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4: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