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我的新农村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ugenef 2013年8月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今年《我的新农村梦》两周岁了,盼望她快点茁壮长大成真!背景图片:从山上俯瞰我的家乡瑶山乡琅坑源村。

博文

《都市外乡人和乡村都市人》续

已有 2565 次阅读 2014-10-17 17:48 |个人分类:生活感悟|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农村劳动力, 人口转移

《都市外乡人和乡村都市人》续

 

      我曾经在《我的新农村梦》中写了篇散文,题目叫都市外乡人和都乡村市人。文章只是从个人的都市生活和返乡的所闻所见略微地写出了自己的感受。离乡以及与融入城市生活的遇到的各种困惑。今年,一个巧缘,又遇到了这个主题。让我联系到这个主题的是中国粮食的产量及其现代化和机械化的思考。

     我首先想到的是去找中国历年的粮食总产量的统计。然后我又去想如果要关注农业的现代化和机械化,需要去找单位粮食产量的耗能比如电耗的统计数据,特别想国找找内外这方面是否有统计数据可以进行一些对比。找了几个人去打听是否可以提供这样的统计数据。到目前,无功而终。倒是一位老师跟我说有单位粮食产量的耗水量的一些统计资料。但这跟农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的关系不是很大。

     关于发电量与粮食总产量的统计数据,我倒是手头就有,一下子做出来了。但是它不能回答我到底有多少电量用于粮食的实际生产中?目前,蓬勃发展的能源的生产对粮食生产到底有多少贡献?也许,这将是一个长期存在我心中的疑问了?不过这样的数据图表组合,让我对自2003年粮食总产量保持了10年的稳增长跟三峡水电站的投产和之后国家推行的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关系之间的产生了些许联想 。对这些宏观政策,我并不是很深入了解(我倒是对南水北调特别感兴趣的),只是从数据偶然巧合的角度略作联系和联想而已。

     绕着这个问题,一个想法失败之后,我又旁敲侧击,关注到农村农业人口的统计上来。因为农业的现代化和机械化,其实是机械代替劳动人来参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那么,就去搜集看看农业劳动力人口的统计吧。到处查找,终于阅读作者童玉芬的文章《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规模估算及其变动过程分析》,文章提供了1978年至2008年农村劳动力人口的统计(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编,新中国农业60年——统计资料.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我根据数据绘制了图表,即本博文页头图片。

     当我绘制成图之后,明显的三个突出转移增速阶段,即80年代初、90年初、2000年初。头两个增速基本保持5年左右,然后稳定5年,而进入2000年以来的增速持续了7~8年。可见今天快速的城镇化建设对农村劳动力人口转移的重要影响。从2009年到2014年,数据将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几次搜索无果。

      去年写《都市外乡人和外乡都市人》完全是出自自己的点滴感受,然而这个统计数据或者图表则鲜明地指出了多少人正在成为都市外乡人和外乡都市人。农村是我们城市劳动力的孕育地,生产的人口大规模地转移到城市中。而当越来越多的都市外乡人出现的时候,我们是否还能想一想农村继续给蓬勃发展的城市提供人口的状况还能持续多少年?想一想,这样的强劲的人口转移增速是否能稳定或者远期地稍微降下来?想一想,除了提供劳动力人口,农村和农业地区还提供着我们的基础的粮食那!

      由此,真的必须感叹农村的伟大。没有强盛的农村,哪里有城市的整洁、产业繁荣和让我们放心的粮食。

      一张图表的感想,了了文字记之。

附:

个人收集和绘制的历年累计的风电和太阳能装机容量统计图表,一并奉上。

  • 历年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和新增装机容量统计

  • 历年太阳能累计装机容量和新增装机容量统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84852-836515.html

上一篇:心“一无是处”,身“一无所长”
下一篇:明理、求是、因果
收藏 IP: 78.53.209.*| 热度|

1 张忆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9 16: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