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到老Never too old to learn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ngchangjie

博文

冷灶vs 热灶: 选题不一定要最高,而要最适合 精选

已有 24489 次阅读 2014-9-4 16:31 |个人分类:教学科研|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研选题, 热灶, 冷灶

冷灶vs 热灶:  选题不一定要最高,而要最适合(唐常杰)

 

正应CCF川大分会的委托,给研一新生准备一个讲座,读到了王进老师的两篇关于科研选题的冷灶/热灶的两篇博文,颇有感触,博友们已经发表了好多很好的意见,这里有感而发,再补充一些。 

太阳也有热有冷  科研题目之温热寒凉不是一成不变。就像太阳,现在处于最稳定的主序星阶段,也许还会更热,然后,经历白矮星渐冷--….,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在计算机界我们目睹了科研选题的沧海桑田,分布式数据库,海量数据库,网格,云计算,物联网….,虽然,目前的大数据正如日中天,炙手可热,但可以冷静地预言,几年后,喜新厌旧的IT人会想出更新的概念来取代它。 

冷灶为什么不好烧 科研上至少有有两种冷灶,一种是弃灶,有人烧了几年或几十年,发现一时半会烧不热,弃而逃;一种是自己平地起新灶而被同行冷落。这两种冷灶都不好烧,正如王进老师讲的,他人质疑之眼光和个人坚守之难是两大障碍。 

冷灶英雄的凄美故事 伽罗瓦的群论绝对是重大原始创新,这匹行空的天马,就像外星人来到地球,不知独守了冷灶多少年,于1829年,把代数方程公式解的研究成果(群论的雏形)呈交大牛柯西审阅,这绝对是冷门冷灶,当然也绝对难于被理解,加上人微言轻,难于被重视;不幸文稿被柯西遗失,连文带同摘要都丢失了;这大概就是在伯乐出山之前的千里马的遭遇。

1832531日(在后世的儿童节的前一天),21岁的伽罗华,表现了“儿童--少年转型期”的不稳定性,在为浪漫爱情的决斗中身亡。

然后,幸好这里还有然后,在他第一次论文写成后的14年,1843年,刘维尔读懂了伽罗瓦的心灵,赞扬之以独创和深邃,又过了三年,伽罗华理论才得以发表。

这对年轻的伽罗华太残酷,他的青春、他的美好人生都错过了;如果是一个中年人,晚十多年被承认,不至于那么令人扼腕唏嘘。  

这个故事说明,冷灶的确可能出大成果,大创新,但不太适合太年轻的人,要做好克服重大困难(包括学术的、社会的,生活的困难)的思想准备,做好暂时不被理解的准备。

 

下面两段中,部分内容上取自过去的一篇旧文(做了一些修改)。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 鲁迅.故乡),下面的组合照片中,部分素材来自网络。这是一个荒坡,有的地段路已初成,坑坑洼洼,放眼望去,略显苍凉;有的地段,依稀可见前人的脚印,多见荆棘,偶有鲜花,夕阳之下,有点孤寂;拓荒者的平台大都如此,耐得住寂寞、敢烧冷灶,敢走没路之路的人,才来这里。

    走在刚踩出来的小路上,比较惊险,比较刺激,有点清新,有点浪漫:

   不禁想起了前苏联歌曲《小路》:“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一直通往迷雾的远方...” ,

   如果又想起了《乡间的小路》,则是另一番舒畅:“...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多少落寞惆怅,都随晚风飘散,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

   后来,走的人多了,又没有了宽松的路,下图是2012 五一假期间,摄于成都锦里:喜欢烧热灶,喜欢在热点上竞争的人,要做好不怕拥挤的准备,要做好快鱼吃慢鱼的准备。


   科研选题与路 事不同而理同,科研选题类似选路,遥想当年,数据挖掘的概念刚刚“出笼”,从笼里出来的都是蒸(真)的。 R. Agrawal和 R. Srikant在1994年提出Aprior算法,(参见《一篇 "它引" 上万的大牛论文数据血统论-- 趣味数据挖掘之三 ),掀起了一股数据挖掘的潮流,这篇论文也被它引11480+次。现在,如果写一篇关于关联规则的论文,投稿到顶级会议或顶级杂志上,如果其中没有革命性的创新,是比较难被录用的,走这条路的人太多了,就似乎没有宽松的路。 

 

  当去挤做一个太热太热的题目时,撞车的概率比较大,一个题目有N个创新点,N+1个人去竞争,至少有两个会撞车在同一个点上,这是鸽笼原理的简单结论。

  你能想出的妙招,别人也可能想到,就像照片中吵闹的市场,叫卖相似产品的摊位可多了。简单的题目如可钓的鱼虾,旧领域上可怜大地鱼虾尽,犹有垂杆老钓翁,于是,吵的和炒的也比较多了。 

 

当一个概念处于“冰河期”,犹如地上还完全没有路,选作题目,就需要眼光和勇气了;困难大、风险大,当然成功后的成果也大。未解决的经典问题,一般也是旧题,或热过气,重进冰河期的冷灶难题(如哥德巴赫猜想,如“P=NP?”),不太适合学生执着地作

为什么?因为太难,

因为已经有若干能人被证明出错而折戟沉沙,

因为若干人宣称他们已经解决而正拥挤地等待承认,

因为作为学生该学未学和急需学习的东西太多,

  因为现实的学位和安定的工作岗位,以及良好的身体是保证有可烧的青山

想走捷径的人以为解决难题可以一步登天,以为成本最低,其实不然。 与其把希望寄托在中彩票式的偶成,不如把兴趣留在心里,做为业余兴趣;也可以牛刀小试,在等火车、等飞机时思考,或可作为退休后燃烧激情的材料,但不宜轻易决定为之奉献青春。 

 

  当一个概念乍暖还寒,地上有了依稀的脚印,路还没有形成;选其作为研究方向是比较可行的。再选其中那种将热未热的题目作具体的任务,可能比较适合研究生;虽然荆棘多一些,路陡峭一些,能做出的创新点也多一些。 

 

5-10年后,那些冷灶会变热? 冷灶的需要眼光。N年后会变热的灶可能是好题目,对这个N,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973首席科学家说,N=5—10973项目有三个要点,重大、急需,基础;

863专家也许会说,N=3—8

面上自然科学基金,强调自由选题,也许可以把放到5-20;如果把N定的太大,例如25-30,就不容易说清,不容易被理解, 不容易得到支持,没有支持,当然还可以研究,但困难就大了。

最后,自问自答说两句:

什么是创新? 创新就是于无中生有;

什么是掀起潮流?掀起潮流就是兴风作浪 。

与其总是在别人烧热灶上炒作,总是跟着别人掀起的潮流冲浪,不如自己兴一回风,作一次浪,当下一波潮流的掀起人。

 

参考博文:

为什么科研工作者不愿意烧冷灶  王进

有几个研究生在烧冷灶?王进

相关博文(研究生全面成长系列)

  小小突发事件和研究生责任感历练
  作科研要学会承受失败- 
 
人生中的等待和等待的魅力
  在统计意义上喜欢这样的学生
  人生与算法  

  分享喜悦,分担困难、分享喜悦和观念开放 

  路与人,以及科研选题----节日感怀(图&文)

  到了新团队,没有事情做才是最难最难的--兼毕业生赠言 

  醒事”就在一瞬间 --- 一个真实的故事

  平凡人生的核心烦恼与洒脱消解法 

 

  其它系列博文的入口      唐常杰博客主页       科学博客主页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7179-824982.html

上一篇:嗨!呵! 这就是海河 (图 &文)
下一篇:让学生看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而不只看练成的钢铁---巡课笔记之12
收藏 IP: 182.149.205.*| 热度|

65 段石松 王荣林 陈小润 袁海涛 张骥 彭思龙 王进 武夷山 曹聪 杨正瓴 李健 檀成龙 赵美娣 罗汉江 庄世宇 韦玉程 罗德海 李天成 戴世强 李学宽 许改霞 王志杰 张智才 王春艳 胡锐锋 王福涛 严庆 戴小华 李庆祥 王伟 喻海良 薛宇 毛宁 曾庆平 李佳苗 尧顺雨 武为治 左嘉陵 曹元兰 王迪 陈明路 元云芬 封力军 王达伟 马萧萧 刘学凯 刘丽华 袁君云 聂荣智 赵继慧 章迅来 彭真明 赵君渝 洪海云 李归华 于远帆 左芬 shaoyunpeng truth21ct shenlu idealist eastHL2008 doctor5 qzw yangdong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4: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