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WZ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WZ

博文

关于美

已有 2077 次阅读 2014-6-27 22:33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这个字说大很大,说小很小。

 记得高中时,美术老师上课的时候问我们“什么是美?”大家懵懵懂懂。然后老师请了几个同学一起构思一幅觉得美丽的图片。

第一个女同学站起来说:“美,应该有一颗树!”

第二个女同学站起来说:“树上应该,应该有个人!”

第三个男同学站起来说:“对对,有个人,而且这个人应该是裸体的!”

众人狂笑!

第四个同学站起来说:“裸体。。。那他还是个秃头!”

众人爆笑!

美术老师听不下去了:“秃头!这品味!好吧。。”

第五个同学站起来说:“这个人应该是坐在树上的,而且是盘腿坐在树顶,双眼望着远方。”

美术老师实在难以忍受了:“好好,看来同学们对于美的理解,很独特!接下来balabala。。。”

 对于美,爸爸是位雕刻家,所以打小就在各种雕刻艺术作品中长大,看到那些精美山水虫鸟,水果篮子,八仙过海,三英战吕布,千手观音,各式佛像!算是耳濡目染吧,但是我和哥哥只会找一些小滑石石料,在地上磨成宝剑,令牌,或是在地上画格子来玩跳格子! 最牛的是磨出了个石头鸡蛋。

 后来上高中,当图书管理员,看到了朱光潜的谈美,嘿,根本看不懂。

 对于美,我只能说我比较接地气,不懂!

 今天说说“美”的渊源。

 美:象形字,象征人佩戴羊角,牛角,古人认为这很美,并非羊大才肥美。详见《古文字趣谈》。

说明

1.汉字是黄帝命史官仓颉发明的,不是民间自发形成的。而造字者总是从统治者的观点出发造字。“美”是帝王面对江山和人民发出的观感。帝王把自己比作牧羊人,把人民比作羊群。而“大”就是《说文》“皇,大也。三皇,大君也。”中所说的“大”。三皇时代中国国土辽阔如海,有所谓的“大九州”(神州只是“大九州”之一,黄帝登位后由于“德不及远”,中国疆土缩小为“神州”,即“小九州”。《帝王世纪》:“神农以上有大九州,柱州、迎州、神州之等。黄帝以来,德不及远,惟于神州之内分为九州。”)。正因为人民生活在土地之上,所以代表人民的“羊”写在代表疆土的“大”上面。古代帝王喜欢把治国与烹调相比拟,即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例如商汤的国师伊尹,原本是有莘氏的厨子,他负鼎俎而论治国,为商汤所信服。所以“美”有引申义“味甘”。“美”的发声与“大”有关,因为疆土大如海,所以“海”字中表示“迷茫”之义的“每”就成了“美”字的发音《说文》:“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宋.本玉篇》:“海,呼改切。大也,受百川万谷流入。”

2.有人认为“羊大为美”,认为古人以羊为主要副食品,肥壮的羊吃起来味很美。误。发明汉字“美”的民族是著名的农业民族,其主要饲养的家畜是猪。中国人大约从距今8500年的时候开始养猪、吃猪肉,直到今天,仍然以猪肉为主要的肉类消费品,平时吃的肉包肉饺,都用猪肉,用牛肉和羊肉的只占一小部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型墓葬,标志墓主社会地位的陪葬品也是猪。这种以猪陪葬的大墓叫做“冢”,字从豕。汉字的“家”,也是“房子里面有猪”。羊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在距今4500年前,比猪出现的时间晚了4000年。羊在中原地区只是圈养,或偶尔放到田间地头啃些草。羊真正适合生长的地方是大草原。古人用羊造字,是要利用羊的驯顺特点和集群特点来表达某些意思,然而这并不能证明中国人以羊肉为美食。

3.与“美”中之“羊”代表人民相似的字,还有“群”,该字从君从羊,其中的“君”即《说文》所谓的“三皇,大君也”之“君”,即君长;“羊”对应“人民”;“君”与“羊”联合起来表示“有君长领导的人民”。(引自百度百科)


-----
感谢您花费时间阅读这篇文章,欢迎提出指导与批评。

最后跟大家推荐一下靠谱武夷山朋友的正宗武夷山大红袍。有朋友有需要,可以联系我哦~


作者 @NWZ

2014年 06月 27日

于 北京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个人主页:yinqiao.github.io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账号:NWZ。
人生就是一场闹剧!玩得开心,活得漂亮!

回复“关于”,可以看到“关于”系列文章!
   回复“科学研究其实很简单”,可以看到科学研究的专题系列文章!
回复“心理学中的那些效应们”,可以看到前面写过的效应们!

回复“1”,可以看到昨天的文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21810-807188.html

上一篇:关于教育
下一篇:第一届国际人脑发育会议
收藏 IP: 159.226.113.*| 热度|

2 朱晓刚 Vetaren1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2: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