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cangbaob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cangbaobao

博文

我国水土流失现状

已有 3514 次阅读 2014-5-2 18:51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水土流失现状

 

根据水利部第二次遥感调查,全国现有水蚀面积165万hm2,占国土总面积的17.4%,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16.2亿t。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面积56.2万km2,年流失土壤22.4亿t,通过三峡的下泄泥沙5.6亿t。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模数多为5000~10000t/km2·a),为全球所罕见。侵蚀产生的大量泥沙淤积江河湖岸,造成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频发。迄今为止,全国水库泥沙淤积量已达200亿t以上(赵其国,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

 

1  重点治理工程成效显著,局部地区生产条件大为改善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水利部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的支持下先后在黄河中游、长江上游等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实施重点治理工程。1998年以来,国家又相继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效果十分明显。截至2009年底,全国累计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105万km2,其中建设基本农田2.12亿亩,建成淤地坝、塘坝、蓄水池、谷坊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740多万座(处),营造水土保持林7.55亿亩。经过治理的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有近1.5亿人从中直接受益,20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水土保持措施每年减少土壤侵蚀量15亿吨,其中黄河流域每年减少入黄河泥沙4亿吨左右。黄河的一级支流无定河经过多年集中治理,入黄泥沙减少55%。嘉陵江流域实施重点治理15年后,土壤侵蚀量减少1/3。曾有“苦瘠甲于天下”之称的甘肃省定西区和有“红色沙漠”之称的江西兴国县等严重流失区,通过治理,改善了生态环境,土地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区域经济得到发展,改变了当地贫穷落后面貌。

 

2  依法监管初见成效,人为水土流失加剧的趋势得到缓解

   1991年《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后,通过广泛的宣传贯彻,全社会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有了重大转变,保护生态与环境的意识逐步增强。水利部联合相关部门细化管理措施,依法对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扰动地表强度大,造成水土流失的建设项目实施了水土保持方案管理,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的“三同时”制度逐步得到落实。全国已有25万多个项目实施水土保持方案,其中国家大中型项目2000多个。生产建设单位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万多km2,减少水土流失量17亿吨。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实施了水土保持方案。

 

3  经过数十年的实践探索,在治理水土流失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经验,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水土流失防治之路。最主要的有两条:一是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形成综合防护体系。在重点治理区,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优化配置,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目前这条技术路线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已成为我国生态建设的一条重要技术路线。二是坚持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统筹。在治理中妥善处理国家生态建设需求、区域社会发展需求与当地群众增加经济收入需求三者的关系,把治理水土流失与群众脱贫致富紧密地结合起来,调动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48133-790689.html

上一篇:编辑器
下一篇: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
收藏 IP: 114.244.3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16: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