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端午节,中国人民三大传统节日之一。以我的理解,这几个节日大家都应该在自己温馨家里度过才是。但是当今很多忙碌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都在自己工作岗位上辛勤劳作,对他们而言按时吃个粽子就权当过端午节了。所以,昨天视频特别关照儿子一定要到波士顿的唐人街去买几个粽子吃,了却思乡之情。为此,想到了这篇博文选题“家庭与事业”,是想时刻告诫我们的年轻人,在辛勤工作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经营好自己的家庭,让家庭,这个“既有实体房屋和主人,更有虚拟的精神-亲情”真正成为所有家庭成员“避风雨和享受温馨幸福的港湾”和“释放压力、烦躁心情以及尽可以絮絮叨叨的场所”。
正值大学生毕业大季,最近应邀到北京一个研究所参加博士研究生毕业答辩,茶余饭后和学生聊到事业和家庭之间关系。我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诫学生们,人这一辈子还是要尽早将当今世道看明白点,既不要被高高在上领导们的“风光”迷惑;也不要被那些“呼风唤雨”学术权威们的“风采”忽悠,否则你们一辈子都会活得很累。我们聊到最近发生在我们身边多个与家庭幸福质量(有的叫指数)不高导致不幸的实例。以我相对比较熟悉的代表了三种不同家庭状况的三个典型案例来诠释博文主题。这几个案例中有的是我直接接触过的朋友,有的来自公共媒体及某些比较可靠的信息来源。第一个案例属于家庭表面和谐,实则不然。这个家庭好像还得过社区的“先进和谐家庭”,那只是对外呈现的表面现象。实际上这位教授在家里尽管生活方面不用操心,家务事也不用管,但心情并不舒畅。由于基本没有自己的生活空间,长期压抑,加上自身性格稍偏内向,(导致免疫力下降)而身体垮了,目前主要靠轮椅度日,生活质量大大下降,让看到他目前境况的师生倍感心酸。他本人工作非常勤奋,平常也没有任何业余爱好,科研做得非常出色,在国内外同行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获得过行业内的一些公认的学术荣誉,是一个典型事业有成的人物。
第二个属于后院起火,导致锒铛入狱,当然两者之间不是直接因果关系。表面上看,这个家庭几十年过来似乎也是相安无事,但是潜在危机一直存在,只是时候未到。因为,这种人对私人生活空间欲望大,自控能力较差。但是如果在一个家庭温馨环境中生活,一般家庭主人们就不会经不住诱惑,见异思迁。试想一个温馨家庭的主人(无论男女双方的任何一方)是“不会给小三们任何活动机会”。所以,发生这类事情一定与家庭不和谐密切相关。你可以想象,一边家庭生活不和谐,不温馨,这就相当于一个人身体缺乏免疫力,感冒发烧随时发生。那些小三们就会瞄准这些“免疫力”低的对象,发动攻击,直到将对方击垮,听说这位先生要在监狱里面呆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出来时可能年过花甲,悔之晚矣。第三类,虽然说一个家庭两口子走到一起是缘分,但实际生活中可不一定。男女双方在一个家庭中生活若干年后,发现对方并不是他/她当初的“梦中情人”,且不能容忍继续存在家庭关系,合理合法地分开也是无可厚非。在前30年“离婚”在中国还是很难接受的现实,但是现在几乎变成另外一种“信手拈来”词汇和“生活方式”。实际上离婚不仅仅是当事双方的事情,最受伤害的是孩子。你想,那个孩子愿意一生中拥有两个父亲和母亲。亲生父子母子关系是任何丰富物质条件不可以酿造出来。有一位事业做得非常出色的教授就可能属于这种情况,这种后来重新组合的家庭环境给他造成大的精神压抑,导致他决定提前结束自己生命,给自己的亲属带来巨大悲痛。据说,这位教授为了给自己最后留点好印象,没有在自己单位和家庭所在地,而是选择在第三地完成“这一使命”。
三个家庭案例无情地告诫年轻人一个事实:家庭和谐是你身心健康和事业愉快发展的基础,应当认真对待和经营自己的家庭。我这儿用“事业愉快”而不用“事业成功”来表述这个社会现象。因为,对一个家庭而言,所有成员的身心愉快远比“事业成功”实惠得多,而且又要“事业成功”又要家庭和谐是一个很高要求,对于多数家庭成员可望而不可求。况且我也不能准确定义“事业成功”具体可操作的标准。
很多文人墨客论述过家庭与事业之间的关系,我也见到过很多事业顺利教授们家庭的和谐美满生活。尽管有的两口子之间似乎社会地位差异悬殊(有的属于糟糠之妻),但是他们在家里的表现真正做到了相敬如宾和与平等相待。我的多位教授同事的夫人是农村妇女,文化程度不高,然而他们的家庭都非常和谐幸福美满。有的还在学校附近山坡上开荒种菜(社区没人干涉),自给自足,常见他们老两口含饴弄孙,一派令人羡慕的祥和家庭美景。也有名人家庭由于工作需要,男主人担任一些“长”角色,也经常在社会上显示他们的风采,但是到了家里,他们这些角色立马变成家庭“妇男或妇主”。我亲眼见证一位老教授(也曾担任过全国政协委员)在家里厨房里面演奏“锅碗瓢勺交响曲”,在这些家庭里没有社会上那些世俗的地位和金钱关系,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人人平等的亲情本性。
我自己出身在一个贫寒之家,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我的父母和奶奶(爷爷在我父亲幼年时就去世)之间似乎从来没有吵过架。但是小时候奶奶对我们弟妹的“教训”却记忆犹新。现在我和弟妹们经常回忆起小时候犯错,母亲拿着小竹竿做出要打姿势时,她的脸上不是呈现愤怒的表情,而是脸带微笑。这时奶奶看见就会接过竹子抽了过来,一边打还一边说母亲:“你这样怎么能教育好孩子,一边要打,还一边笑”。其实在我本家五个家庭中,和我母亲同龄的5个家庭主妇,除了我伯母性格稍微强势点,其余几位性格都非常温顺,几乎在村子里从来不与人吵架,属于相夫教子的典范,尽管她们都不识字,但是始终教育孩子明辨是非,做一个正直的好人。长期良好的家庭教育酿造出好家风,受到村里乡亲们的尊重。
祝科学网编辑及管理人员和全体网友们家庭幸福!生活愉快!端午节快乐!
1/1 | 鎬昏:8 | 棣栭〉 | 涓婁竴椤� | 涓嬩竴椤� | 鏈〉 | 璺宠浆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8 06: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