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眼看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optip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博文

张益唐故事的启发

已有 33608 次阅读 2013-5-24 04:02 |个人分类:观点评述|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孪生素数,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理论研究, 张益唐

张益唐扫地僧扬名武林的故事着实激动了不少人。华人论坛上甚至有人要辞掉收入丰厚的码农工作,抛弃俗世求仙山,就为能读懂老张的论文。作为看不全其中数学符号的绝对外行,我也在他的故事中想了很多。

 

有用没用

张益唐成名之后,不断有人冒出来问他在孪生素数猜想的研究有什么意义。有内行人说这个素数可以用来加密;又有人说很多研究一开始没有意义,但是百年之后就会发现有意义;还有人说这些难题解答的过程中会产生新的方法思路供它时借用。这些都对,但是我期待的答案是:没有什么意义,这是数学家们自己玩的智力游戏。

我觉得人类应该有点武侠精神,在纯理论纯基础研究领域,辟出一块仙山,专门供高手们论剑。有如奥运挑战人类的身体极限,研究也可以纯粹挑战智力的极限。至于武功如何好,全由业内高手决定,政府或者赞助商无权过问,大众只要开电视看比赛,或者饭后品谈即可。

这些没有意义的研究也并不一定是赔钱,或者浪费纳税人的钱。你个人跳多高跑多快关我什么事?但是这些纯粹的挑战可以激发每个人超越自己超越极限的愿望;同理,智力上的华山论剑也可以提振整个人类对攻克科学难题的欲望。另外,正如我以前博文说的,如果每个人愿意花1块钱知道恐龙怎么灭绝,那么全球就可以募集几十亿的资金探索这个答案,而一旦答案揭晓,后人永远就免费知道答案。从这种意义上讲,养一些牛人专攻各个学科的难题,管它对现实有用没用,这买卖还是合算的。

 

值与不值

以张益唐的功力和智力,他若愿意稍加转行,做与应用相关的工作,比如码农,统计,他就不必过着如此清苦的生活。有人说,他敬佩张益唐但却并不羡慕,因为即便现在风光,大半辈子也已经耗掉了,而他的家人不是也要跟着受这样穷苦的生活?这个观点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但是也有人感叹说燕雀安鸿鹄之志哉

张益唐因博士期间导师的一个错误结果误入歧途而郁郁不得志,期间也许受世俗成功概念的压力,隐居而少与家人同学联系。但是道士心中自有一个桃花岛,他们主动选择修行以求升华,外人怎知他不是乐在其中?

身在物质丰富的美国,我就常感叹鼓励消费增长GDP是误入歧途。想当年我小时候在农村,一家子一年也用不了几度电,而美国一个家庭一个月就可能消耗一两千度电。你说每年买十几件衣服和我有几件衣服换洗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你穿几万元的行头,比起几十块钱的轻装,能幸福多少倍?人一旦衣食住行得到基本的满足,幸福感就基本到了平台。不少人感到生活得意,却不知道这种得意不是建立在真的的感到生活的快乐,而是建立在比别人富,比别人地位高的虚荣心满足上面。

张益唐十年磨一剑地潜心研究,也可以归结为求取功名。然,比起外表的风光显赫,这种求取更在精神层面,应是饶毅所说的科研志趣的极好例子。俗人只看衣物光鲜,房车大小,却不曾理解,北大高材生张益唐这样的人物,才是别样的精神贵族。

 

帅与不帅

丑小鸭变天鹅的例子张益唐并不是唯一。让我尤其感动的是,张益唐在扬名之前即已受到了他学生高度的赞扬。在rate professor的网站上,很多学生认为他是他们见到的最好的数学老师,还是在老张的英文口音很重的条件下。他可以把复杂的微积分讲得通俗易懂,资质一般的新罕布什尔大学的学生中也觉得这门课小菜一碟,可以窥见老张的功力。在自己的单位,能受到同事的尊敬,学生的爱戴,这种满足感存在感岂是物质的丰富所能比拟?

见网址:http://www.ratemyprofessors.com/ShowRatings.jsp?tid=56169

有的老师天生帅哥,潇洒翘课,风流恋爱,出名出书,但实际上学生或旁人对他的评价却很低,他夸耀的好老婆兴许就在家里抱怨他太过自我中心。而有的人微驼着背,每天挤公车教课,时常叼根烟在校园里思考踱步,待人谦逊低调,乐于成全别人,一到课堂就变得神采奕奕,知识广博,风趣幽默,再艰深的知识也信手捻来。

 

这就是内在美的光辉。张益唐为广大研究者,得志与不得志的,指明了另外一条成就人生的道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0403-692923.html

上一篇:从骨科医生到诺贝尔奖-山中伸弥的研究历程
下一篇:关基因十万八千里的事
收藏 IP: 98.198.233.*| 热度|

23 曹聪 罗德海 刘全慧 吉宗祥 陈学雷 李伟钢 叶威源 刘士勇 谢海燕 庞永奇 肖治军 雷作胜 崔树勋 唐凌峰 王桂颖 杨昆 徐大彬 陈飞 袁斌 贺鹏 柳林涛 ttee1 zhngsha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8: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