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hzyj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jhzyj

博文

中医科学性的论证(1):拒斥信念、类和形而上学的干扰

已有 3405 次阅读 2013-4-4 12:36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中医, 科学

中医诸理论常指阴阳理论、五行理论、脏腑理论、精气血津液理论、证候理论(含脏腑辨证、六经辨证等)。本文要表明的是在这些理论中,部分理论是我们的信念、类概念、形而上学和经验观察的混合物,要考察中医的科学性在哪里,首先要将属于信念、类概念以及形而上学的干扰分离并搁置起来。

 

1) 关于信念:康德说我们有先验知识,如时间的观念、空间的观念、追求某种痛觉的意识等,因此当我们面对现象界时,我们不由自主的按照先验知识的形式(如时空的形式)整理我们的经验。我们确实有某种属于信念的东西,它的来源复杂,但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这些信念在各个学科中都广泛存在,如被称为标准科学的物理学的物质可分的信念,这是一个不可能得到证实的命题,我们只能证明截止此刻为止,根据物理学的进展,物质是可分的,但在逻辑上,我们无法确定既使是下一分下一秒物质依然可分,虽然根据过去的经验,我们有很大的信心认为它仍然是真的。诸如此类的信念还有很多,如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我国古代的“精”学说,如人类会越来越文明的信念。阴阳理论主要描述了事物应该分为阴阳双方,并且双方具有对立制约、平衡、消长、转化等关系。这个原理的来源可能非常复杂,有我们对自然事物的追求统一说明的内在倾向,事物分类的方便和习惯,也有大量经验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但这个原理不能作为一个已被证明的真理来应用,因为它适用的边界并不清楚,没有获得象能量守恒定律那样的地位。五行理论强调事物间生成转化的关系,其地位一如阴阳理论,只能被当做常常有用和常常为真的信念。

 

2) 关于类:下面要解释的是上述信念中,哪部分是和科学相关的东西。类型论是由罗素发展起来的哲学理论,解决了哲学史上某些著名的悖论。我们知道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那位有名的哲学家,是一个具体的人的实例;我们又说,苏格拉底是一个人,这里的“人”这个词,世界上并没有“人”这样的具体的东西,他是具有人模人样的所有人的实例组成的类的名称;同样我们说苏格拉底是一个男人,世界上并没有“男人”这样的具体的物体,它只是所有男人的实例构成的集合的名称。在中医的阴阳五行中,阴阳和五行的一部分用法指代的是类,包括物质的类、关系的类(时间先后、空间等)以及功能表现的类,如男性为“阳”,女性为“阴”;人体背面为“阳”,前面为“阴”;热象为“阳”,寒象为“阴”。这样的用于类概括的阴阳五行用法,在科学上是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暂时搁置。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中医临床中,真正用到或大量用到的阴阳,如证候中出现的阴阳,包括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证、肝火证等,必然具有可观察的现象与之相对应,并且我在此指出所有中医证候中用到的阴阳,都涉及能量代谢(全身或局部)的异常,无一例外。同样中医临床真正用到的五行理论,如肝木克脾土,必然有可以观察的现象与之相对应;而没有可观察现象对应的五行联系,如“火”生“金”,在临床中当然也没有使用。所以是中医应用五行作为了解释的工具,不是五行理论演绎出了中医的具体临床实践。本节的意思是要把阴阳五行中属于类的那部分暂时不予考虑,留下其中有经验对应的部分。中医的攻击者由于没有明白上述的道理,而一味攻击中医阴阳五行中那些指代类的东西,自然是由于哲学训练的缺乏打错了靶子。

 

3)关于形而上学和哲学构造:中医中有很多术语,如元气、五脏六腑、精气血津液、卫气营血等,论者往往说这些都观察不到,无法实证,因而是不科学的,首先既使我们承认这些确实无法实证,但要推论出它因此是不科学的,那将是一个漫长的论证过程(因为要回答为什么实证是科学的标准,或两者具有同一性是比较困难的问题)。

 假如我们可以承认我在“中医科学性论证的准备(1)”中所陈述的观点,“科学是对现象界的断言”,现象是最底层、不用预设任何其它条件就存在的东西,如病人有腰膝酸软、怕冷等表现,这是我们直接看到或者听到的,但对于一系列现象,如现象ABCDE,一个观察者可能只注意到了ABC三个现象,并将这三个现象规定或抽象为名称“x;另一个观察者注意到了DE两个现象,并将这两个现象规定或抽象为名称“y”,这个世界上当然没有“x”或“y”这两个东西,因为只是为了方便表达现象或某种认识,我们构造出来的东西,但很显然不能说这个构造不具备称为科学的可能性,相反,就它们是对可观察现象的构造而言,具有和现代医学相同的地位和本质(严格地说,西医学的“肾脏”,也是根据看到的现象构造出来的东西)。在这里,可以看到,这个构造涉及某种形而上学,形而上学的东西是某些在哲学方面缺少训练的人最热衷或者最头痛的东西。关于构造在科学中的作用,可以参看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古德曼的书《构造世界的多种方式》(姬志闯译)。可以大致指出的是,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在获取现象来源上,在对同一系列现象的构造选择性和构造方向方面,中西医学存在重要的差别,假设ABCDE分别代表病人的表现:腰膝酸软、怕冷、夜尿多、多梦、抑郁,在构造选择时,中医倾向选择腰膝酸软、怕冷、夜尿多,构造出“肾阳虚证”,西医可能选择多梦、抑郁,构造出“这是神经衰弱”。在构造方向上,中医由现象到概念,然后可能再到其它概念;西医由现象到结构(注意这个所谓的结构任然是由可观察现象构造出来的,但可观察现象的扩大是重要的成就),并一直延伸下去。

至于为什么中医和西医对同一系列现象的构造选择性和构造方向存在重大差异,则是非常有趣而复杂的问题,兹不赘述,某人对某种构造是否适应明显受到文化和语词系统的影响,因而也受到地域的影响。在古代中国,由于我们的文化背景,两千年来,对于中医的理论体系,没有什么不适应的。至此我们可以说,中西医在起点上,在建立体系的方式(构造)的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差别,但要看清这一点,需要暂时分离和搁置中医理论中的信念、抛弃类、弄懂形而上学,如此中医中哪些东西可以说具有科学性就相对明显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00525-676820.html

上一篇:中医科学性论证的准备(2):论证的态度和方法
下一篇:从三文鱼之死谈中医和西医的差异
收藏 IP: 202.120.79.*| 热度|

1 anonymity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6: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