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全稳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005777 只说我拿得准的只写我理解透的

博文

关于“坳”“拗”“心”“芯”的使用及其它——兼答黄昌武等

已有 4630 次阅读 2012-11-4 15:44 |个人分类:随笔|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office, style, center, result, 其它

 

 近日网上搜索,发现只有也谈‘坳’‘拗’,‘心’‘芯’的使用——兼与刘全稳先生商榷,而无我的原文,特将原文重复发表于此,以便读者比对,也算是对提议商榷者的回答。

在我们的日常编辑工作中,经常遇到有些作者,在来稿中将“坳”与“拗”,“心”与“芯”混用的情况,如“黄骅坳陷”或“济阳拗陷”,“取心井”或“取芯井”,“岩心分析”或“岩心驱替实验”等。

作为期刊编辑,不同的期刊社采用了不同的判别结果,从面上情况看,关于此四字的选用情况达到了莫衷一是的程度,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作为西南石油大学学报,我们采用的标准是“拗陷”,“岩芯”。下面谈谈理由:

“坳”一般是指地表形态的相对低势区,如“山坳”,歌词有“日出嵩山坳”;但“拗”则是指盆地内部构造单元中的相对高势区。

区别:“坳”是“土”字旁,表“土地”,地表自然形态,而“拗”是“扌”旁,表作用力,地层经构造动力作用形态。

显然,我们判断的准则是:只要是用来描述盆地构造特征的论文,其中凡涉及与油气水相关的各具体“坳陷”,我们都改为“拗陷”,如“三塘湖盆地马朗拗陷”,“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拗陷”等。只有在一种情况下,不将作者论文中的明显属于上述内容的“坳陷”修改,这就是参考文献中已经成文的,如“王英良,刘豪,李立诚,等.准噶尔大型坳陷湖盆坡折带的类型和分布特征[J].地球科学.2002276):683-687.”

有的编辑可能要问:有些论文中经常见到“凹陷”,这又是怎么回事?有的有“洼陷”,这又是怎么回事?

首先,“凹陷”“洼陷”的描述是正确的,是不能轻易修改的。

按构造地质学理论,盆地之下分为“拗陷”与“隆起”一级构造单元,而“拗陷”与“隆起”则可进一步划分出“凹陷”与“凸起”二级构造单元。此后,绝大多数地区的石油地质工作者,不再作进一步的构造单元细分,一般都将圈闭作为最终目标。只是在中国东部地区,在二级构造单元中进一步划分出了三级构造单元,即在“凹陷”中进一步细分出“洼陷”,但“凸起”没有进一步细分,如“东营凹陷的利津洼陷”等。

一个圈闭所属构造单元的正确描述句式是这样的,如:“莫索湾背斜位于准噶尔盆地中央隆起带的马桥凸起上”;或者,“处于济阳拗陷东营凹陷利津洼陷北部的××断块圈闭”等。

“心”一般是指中心或其它含义,如“圆心”,“人体心脏”,“地心引力”等;而“芯”则用来指那些并非真正中心的物体,如“灯芯”、“计算机芯片”、“缆芯”等。

在石油工业领域,有种生产实践活动,就是通过钻探工具,将地下岩层的一部分取出,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钻井获取,一种是通过射孔弹从井壁获取,所获得的部分岩石块体通常位于拾取工具的中心,所以,人们通常把它们称作“岩芯”,显然,所获得的岩块一定不是岩石圈的中心,或地表的中心,或岩层的中心,所以不能用“取心”、“岩心”或“井壁取心”来描述此种活动或结果,而应该用“取芯”、“岩芯”、或“井壁取芯”来描述。

中国的汉字字义丰富,文人墨客素爱咬文嚼字,这是因为错与误的用字会给读者带来误解。尽管有些错误的用字不影响读者的理解,但作为文字传播者的期刊编辑,应该给作者消除这些错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30142-629211.html

上一篇:莫言获诺奖我有话对科学出版社说
下一篇:关于极差与渗透率极差及其它
收藏 IP: 182.151.209.*| 热度|

3 吕洪波 彭真明 sz1961sy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9: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