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研究生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才能?
(王德华)
鉴于自己本身的能力和学术视野,以及对研究生培养的理解和实践,这些年来一直坚持着“在规定的学科范围内,研究生可以自由选题”的原则。我知道其中的难处,也知道其中的优势,更知道自己的不足。我的基本原则是带领一批学生在自己的学科道路上(动物生理生态学)尽量向前走。师生在一起生活、学习、讨论和交流,尽量快活地过日子,在一个愉快的环境中完成课题任务,完成学业,做点大家感兴趣的研究,有意义的研究,发展着学科,追踪着前沿和热点,坚持着传统和经典。我们希望能够唱着歌,面带微笑,没有心理负担,兢兢业业,坦诚和谐地生活。
但是理想和现实总是有些距离的,理想的总是美好的,所以我们步履蹒跚,我们跌跌撞撞,在前行的路上汗水和泪水齐下,幸福和苦闷并存,有欢笑,有愁容,有阳光,有阴云。学生时不时会有质疑,我们的路就这样走下去吗?我们该如何发展?我们研究组就不能策划几篇NS水平的文章吗?我也曾狂言说,田鼠类的储存食物行为和兔类的高体温(高代谢)现象,这两个方面如果我们能够从机理上进行回答,应该就是NS水准的文章。这样的文章需要多层次上的解释,需要多年的积累,需要多个实验验证。
后来真有学生开始尝试做了,其它方面我们也开始积累了,但要达到一定的目标,显然需要更多方面的发展,包括技术手段和学术思维,包括有创造力和踏实能干的学生。我自己总是感觉没有能力设计出CNS水平的实验来,缺少一种胆识和魄力。一个自我解嘲的推辞就是生理学这个学科发展太成熟了,成熟的经典学科要创新和突破太难了。要是单冲着高点数的论文,倒不如跳出学科的限制,重新走另一条路。更换研究领域和科研方向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和做好的。我还是要坚持在自己的学科上走下去,边做边发展,能走多远就走多远。所以学生说,我们太保守了。我也直言学问上的保守是受知识背景和学术眼界所限的。所以我也多次在研究组组会上呼吁我的学生们,趁年轻,要敢于尝试一些难题,敢于触及一些未知,敢于尝试一些新的技术手段,更要多合作。
前些日子又有学生提到我们组研究生培养的问题,恰逢今年有毕业的研究生发表(或接受)了论文,达到了获得学位的要求。我在一次组会上,又一次为自己的保守辩护。从三位80后的硕博连读生的成长看,我觉得当前的培养方式还是有一点优势的,基本达到了研究生的培养要求。那么,我的研究生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技能呢?
我简单列了几条:
1、具备了阅读文献、理解文献的能力。能有意识、主动随时关注和追踪自己领域内的新文献。并有能力去评判这些新的进展。
2、能了解本领域的发展,对国际上的主流实验室和科学家有所了解,并能追踪和关注其科研进展。
3、具备了个人独立工作的能力。能够独立提出一些有水准的科学问题。能够逐渐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课题内容。
4、通过阅读文献,分析自己的实验结果,不断有一些新的想法,也不断有去开始一些新的实验的冲动。
5、能够独立完成计划的实验内容,独立完成数据分析,独立完成论文写作,能够在学术期刊上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发表。
6、学会了做学术报告,学会了回答问题。学会了修改论文和对审稿专家审稿意见的回复。
7、学会了本领域的主要实验手段和方法。
8、 学会了学术交流、科研协作,知道了责任和学术规范,并在自己的科研工作中去践行这些规范。
9、 学会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学会约束自己,学会了自己规划自己。
10、对科学逐渐有了感觉,对学术逐渐有了自己的追求。
11、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见识了学界的同行。学会了做墙报。
12、学会了总结。各种总结,如学期总结、考核总结、学术交流总结、年终总结等。
13、了解了科学基金的撰写。了解如何审阅稿件。
14、 完成了学位论文的撰写。完成了学术论文的发表。
15、 熟悉了实验室的文化和传统,熟悉了实验室(研究组)的管理。
… …
在思维上,视野上,技能上,知识上,规范上,信心上,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和提高,这就是所谓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同时有了自己的一个可以追求的科研方向。
博士阶段是自己学术生涯的一个起点。
翅膀硬了,就可以飞了。
带着微笑离开,留下灿烂的阳光。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3: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