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到东1上课,路过某教室,教室门口贴着一行字:“生时何须久睡,死后自会长眠”。很有感觉,特别感慨。说的多好,激励自我,不要睡懒觉,多干活少偷懒!虽然过度理解这句话也是不对的,过度理解了,天天熬夜,这是对生命的消耗,是不经济的。所以对这句话的理解,应该是奉劝我们不要沉迷于无意义的事情,多干事干实事!
前两天上生物医学写作课时,刘伟老师给我们上的课,讲到了这个“so what”原则,今天突然想起,觉得很有用。多问自己几个so what,这是对自己的一种反省,一种思考,可以定义为“二次思考”不?就是说,再问so what之前,应该存在这么一个前期,即已经有了个现象,或是思考的结果,然后自己在反问自己一下:这东西有没有意义呢?
评价系统,evaluation
思考-得出结果-再思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知怎么的,这句话突地蹦到脑子里来了,觉得这句话也写得挺好的。咋一看,是一句贬义的话,但我觉得这其实反映了一个事实,即“环境对主体的影响”。个人觉得,环境对主体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仅从社会现象来讲就可反映出来。比如说,人们常说的“夫妻相”,夫妻相夫妻像,两个人大概相处久了,真的会长得越来越像吧,再比如说,父母给孩子选学校,都希望选好学校,因为好学校是个好环境,好环境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同学里,高中毕业后上了不同的学校,选择了不同的专业,现在看看大家的状态,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特色,不同的生活了,再也不是当初的高中青涩的学生了。还有个大学同学,毕业之后现在去支教一年,现在看她,完全就是一个初中老师的状态,而不再是一个医学生的状态了。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路,就像细胞分化一样,分化成不同的状态了。
先写到这,待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56939-564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