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治通鉴》洋洋乎几近三百卷,我大概每周看上两三卷,近来刚好看到魏晋时代,司马大笔挥洒百万言,然而讲到高风千古的“竹林七贤”仅寥寥数语,难怪乎词曰“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数千年而下,英雄豪杰风起云涌不可胜计,然而想列名其上,那怕只是史家轻轻一抹,诸如“周痴痴生子大八卦、二不着调,痴痴,江南无聊侯小螽之子也”也绝非易事,“竹林七贤”尚且如此,况碌碌庸庸不知深浅自谓牛者乎?
灭了西蜀的钟会,曾经拜访嵇康,嵇康只顾打铁,根本不理钟会,钟会很没面子准备离去,嵇康这时候却说: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回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于是钟会衔恨在心。隐者大先生孙登曾说嵇康:子才多识寡,难乎免于今之世矣!嵇康才华横溢但是不识时务,轻视商汤周武,这引起意欲篡魏的司马昭忿恨,钟会趁机构陷,终于陨殁。我觉得嵇康被害更与他是曹家女婿有关,而他鄙视商汤周武或许就是一种‘屁股决定脑袋’了。阮籍故意大醉六十日以此打消了司马昭为儿子司马炎求媒之念,根本不稀罕做那个国丈,尽管不少人认为他有伤风化居丧期间居然饮酒如常,有悖于以孝治闻名的司马治国理念,欲置其于死地,但他后来为群臣执笔文情并茂地劝司马昭进笺,算是才华横溢而识时务,倒也能容于司马,乱世苟全了性命。试问看官诸君:您觉得嵇康和阮籍哪一个做法更为可取呢?
司马光算是保守派,对于此种有伤风化且于国于民并无多大贡献的玄谈名士大概是不屑的,因此不愿多着笔墨,当然也有可能是这些故事不符合‘资治通鉴’主题。司马光在通鉴中对诸葛亮着墨很多,也全文收录了《出师表》等篇,我很喜欢老版《三国演义》,人物刻画栩栩如生,个性跃然,张扬纵横,让人唏嘘感慨,配上‘滚滚长江东逝水’之歌,堪称经典。或许是爱屋及乌,剧中插曲也尤为动听,那些曲子中最喜欢的就是《卧龙吟》,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躬耕南阳准备出山之际,‘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片中背景反复出现了这首歌曲的旋律。
《卧龙吟》又名《孔明出山歌》或《有为歌》,由谷建芬谱曲,王健作词,剧中是由男声演唱女声合唱和之,伴奏乐器有古琴,因为伴奏是好几种乐器,所以琴声时有时无,仅起点睛挈领作用。不过就三国题材的影视作品而言,恐怕是不能缺乏‘琴’元素的。不久之后,就有不同好事者根据蝌蚪文移植为不同版本的减字谱,师父的儿子小G老师也移植了此曲,我本想学此曲于他,后来转念一想,千古名曲可以从师而学,此种当代小曲不如自学。小G没有打谱,我网上搜罗了几种他人的版本,试着弹前面几句比较,发现多有谬误,只有庄风子打谱版无误,虽然这个版本貌似指法编排非为最佳,左手手指移动幅度太大,初学者不容易有衔接自然浑然一体的感觉。我闲暇之余,每晚自学几句,笨拙地推敲反复,虽然衔接不佳,这便是我自学的第一首曲子。
《卧龙吟》非但旋律动人,听了之后顿生惆怅悠悠之感,而且歌词优美,意境悠远,儒道融融,读来朗朗上口。记得刚去琴舍,有几位小童合奏此曲,小G老师琴箫伴奏,童声合唱弦歌和之,虽然稚气,但听来感觉很美,令人恍恍然出神。现将歌词录于下,以飨诸君:
束发读诗书,修德兼修身。仰观与俯察,韬略胸中存。躬耕从未忘忧国,谁知热血在山林。凤兮凤兮思高举,世乱时危久沉吟。凤兮凤兮思高举,世乱时危久沉吟。
茅庐承三顾,促膝纵横论。半生遇知己,蛰人感兴深。明朝携剑随君去,羽扇纶巾赴征尘。龙兮龙兮风云会,长啸一声抒怀襟。归去归去来兮,我夙愿,余年还做垅亩民。清风明月入怀抱,猿鹤听我再抚琴。
天道常变异,运数杳难寻。成败在人谋,一诺竭忠悃。丈夫在世当有为,为民播下太平春。归去归去来兮,我夙愿,余年还做垅亩民。归去归去来兮,我夙愿,余年还做垅亩民。清风明月入怀抱,猿鹤听我再抚琴。
杜甫诗曰: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夜深人静的时候,虫鸣蛙叫,览卷毕,弹奏此曲,遥想历史纷纭,英雄草莽,不免令人感慨。感慨之余,当下之时,或许“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是应该借鉴的人生态度了。
《三国演义》唐国强扮演的诸葛亮,优秀的演员必然很敬业,弹琴手势合乎规矩,得90分
电影《秦颂》葛优扮演的高渐离,抚琴动作手势俱佳,大赞,足见葛优的敬业,可得100分
电影《赤壁》金城武扮演的诸葛亮,虽然发型滑稽,除了右手太靠近一徽外,
但是弹琴手势倒还不错,可得80分
不知出自什么电影,莫非是刘亦菲mm?居然完全把琴摆反了!!20分不及格!
[flash]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jc3NzA4NzYw/v.swf[/flash]
刚看到毛毛兄分享的,特地转来,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卧龙吟》
[flash]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jE5NzQ1OTQ0/v.swf[/flash]
埙演奏的《卧龙吟》,推荐一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9 22: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