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翻看过年时摸奖得来的电子书,里面有一本《明清文学》,看到其中一篇王阳明写的文章:教条示龙场诸生,这是王阳明在贵州龙场做驿丞的时候,开办书院进行教学,写给青年的一篇励志文章,提到了人成长中有四个必须的注意事项,曰:立志,勤学,改过,责善。这四条当然都是很重要的,但是就其中改过这一点来看,名堂是比较多的。近来看到不少的新闻报道说,贪官进了看守所,或者被双规后,绝大多数都是痛心疾首,悔过之心昭然。关于有过错,王阳明说,“夫过者,虽大贤所不免”。人即便是大贤,仍然不能无过。故“人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这里面涉及到两个很重要的关键点,那就是知过与改过。就个人的体会和思考而言,两者似乎都不是那么容易达到并实现的。
一、知过有两种境界:理性和感性。所谓理性,就是通过知识或者逻辑的分析,发现自己有过错;所谓感性,是指即便道理不明,但是感觉上知道某个过错。在理性知过的状态下,往往是条件的改变而导致的。比如,贪官如果没有被双规或者判刑,所谓理性知过是不能存在的。只有当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发生了负面的影响,理性知过是人之常情。这是一种趋利的本能导致的知过,假如贪官侥幸逃脱,官复原职,多数是会继续贪污,不会真正的改变。好了伤疤忘了疼也是这个道理。这种理性的结果不能导致真正的过错纠正,仅仅是一种对负面结果的应激响应。而感性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省悟,尽管可能条件没有发生较大的改变,但是从内心深处意识到某个过错。这是人的一种自省自查的结果,而这种结果在没有外力不断的袭扰下可以成为改过的强大动力。
二、感性知过需要条件:价值观的变化。一个人的行为除了偶然的错误外,大多数错误不是无心之过,往往是之前培养的各种人文修养的综合体现,好比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就是这个道理。针对自己的错误,大多数时候在没有被发现的时候往往是安之若素或者心存侥幸。这样的情况如果没有什么变化,错误一直都会延续。直到某一天,过错者的价值观作为决策的道德底层支撑者起到了作用,而发现自己的错误,并深切体验到一种痛苦。这是完全来自内部的一种驱动力。举个例子,一个赌徒迷恋于赌博而不能自拔,直到有一天,与别的赌徒发生了争执,甚至发生肢体冲突。该赌徒平常并不喜欢与人争斗,只喜欢赌博。在争斗中他的厌恶感不断增加,突然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跟这样的一个人赌博,值得吗?这个问题一下子让该赌徒明白,过去的赌博岁月好比过眼烟云,一下子让他从赌博的迷恋中走出,从此再也没有赌博。这是由于价值观导致感性知过的典型例子。其他类似的感性知过大体如此。
三、改过先要自我否定。不知过永远不能改过,即便别人强制,也未必就能改掉。即便是理性知过,也未必能改。这源于人的习惯性,以及人为自我辩护的能力。绝大多数人尽管理性知道自己可能有过错,但是做不到自我否定。因为那些过错往往隐藏于许多复杂的习惯行为中,而这些行为或多或少都在个人的成长道路上起到正面的结果。个人生怕这些行为的改变会导致不好的结果,因此就不敢去改,而不断的给自己新的理由以维系当前的状态,从而导致错误的继续留存。这在大多数同学身上表现的非常明显,我个人身上也有类似情况。学会自我否定是改过的前提。所谓知耻而后勇正是改过的正确表现。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担心往往是多余的,自我否定不会陷入地狱,相反,善于自我否定才是真正的自信,不自信者才不能自我否定。
四、改过要遵循一定的阶段性过程。这种自我否定并不是全面否定自己,因为全面否定自己就等于没有纠正的基础,总是否定一小部分,改正这一小部分。因此,如果一个人有很多毛病,那也只能一个个否定,一下子否定太多,就会导致没有改正的基础。好比中医治病,也是从某个点开始治疗,有了更好的基础了,再去治疗其他的病。在软件工程领域,有个质量体系就是CMM模型,也译为企业成熟度模型,该模型把一个企业质量的问题分成五个等级,只有最下面的错误先改正,上层的错误才能得到有效的治理,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什么错误也纠正不了,会容易出现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尴尬现象。所以王阳明强调立志为先,而立志正是所有行为的最底层的基础。我们很多同学学习没有效率,科研没有效果,表面看是缺少很多知识、技能和方法,本质来说其实缺少的正是志气。没有志气就等于没有奋斗的基本动力。
五、改过是一生的行为。活到老学到老,我们最终会发现,假如每天改正一个毛病,我们到死还是会有很多毛病没有改完。因此,改过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事情,往往是刚改完一个毛病,新的毛病浮出水面。当然这并不是说改正毛病没有意义,相反,没有前面毛病的改正,后面毛病甚至都不会被感知,因为那些都是更深层次的毛病。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一方面不断地感知自己的毛病,把自己当做被治疗的对象,然后想法治之。
知过改过是最常见的警语,但是我们能做到这两点其实很困难。究其原因还在于我们往往陷入自我的纠结中,看不清自我,即便看到了也不能正确的判断,判断了也不能深切的体验,更不能顺利的改正。意识到知过的两种不同,勇于自我否定,并且耐心的分阶段的解决毛病,可能会让我们的一生走得更远,不至于突然掉进某个无谓的陷阱中。上面所谈仅仅是一点思考,有待不断地调整和改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6-535974.html
上一篇:
生活:做自己情绪的操作员下一篇:
科研人生:智慧,还是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