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逢人家生日的时候,总免不了要说几句俗词儿应应景,别看俗,但实在好使,咱就好搭讪着多喝上几钟儿酒,或者多吃他几大碗打卤面。“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就是句好词儿,都听得懂是夸您能活,活得长远,活得舒服。可解释起来呢?东海都知道,我国有黄海东海嘛,可南山在哪儿呢?到了三亚,当地人告诉我,在他们那儿。按,海南岛是我国最南的陆地,最南陆地的最南处有一小片山,叫什么呢?当然就叫南山啦。于是乎,这里就大打福寿文化牌,建立了“全国罕见的超大型生态和文化景区,以及建国以来中央政府批准兴建的最大的佛教文化主题旅游区”(这句不是我的话,导游图上抄嗒)。
除具有“诸多文化”外,这个旅游区最大的好处就是种了不少热带特有的花木。既然这里所弘扬的还有佛教文化,那当然就得种些“菩提本无树”才好呀。菩提树属桑科,原产印度,只因为当年释迦摩尼在这树下独坐冥想几天几夜后获得了无上正觉,该树也就应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古今颠扑不破的老理儿成为佛祖的应身物,让佛陀子弟们广为种植,顶礼膜拜。我也喜欢菩提树,倒不因为别的,只因为它的叶子:叶面呈鸡心状,边缘微微泛起波浪形的褶,每一片的先端都有一条细长的尖头儿,这尖头儿可是菩提树的标志,最长的能占到叶片总长度的三分之一,随风飘舞,曼妙非常。后来我才知道,这种特有的叶形在植物学上被称作“滴水叶尖”。
二十年前,我在北京艺术博物馆(万寿寺)里看画,忽然,展窗里的一帧清代微型佛造像深深吸引了我,但吸引我的并不是画面所描摹的内容,而是它的“画纸”——是一张修治得近乎于透明的“叶脉书签”,那鸡心形的,拖出一条长长曲线的造型,真的很动人,一看标牌才被告知:“造像是画在菩提树叶上的”。我记得《植物名实图考》上曾经说过,古人把菩提树叶长时间浸泡于清水中,再漂去叶肉,就可获得条理分明、薄如蝉翼的网状叶脉,佛子们将其制成各种工艺品,如灯罩儿或斗笠。这种材料名曰“菩提纱”。
到了科学院,看见植物研究所温室里居然也种着一棵菩提树,人家介绍说是当年印度总理尼赫鲁送给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果然好看。但热带的树到底还是要到热带来看才好呀,今天再次看到它,果然不同凡响,北京植物园温室里的同宗就成了弱不经风的“林妹妹”了,这里的菩提树光叶片就要比它大上好几倍,娑娑婆婆,挨挨挤挤地叠在一起,青青的茎干也润泽而富有弹性,显示出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六祖的话吧,可我是凡人呀,把眼前美丽动人的菩提树看作为“无”,我还真做不到,看来,我不适于参禅佛法,只能不长进地继续研修俗之又俗的“入世之道”了。(段煦 文/摄影 博物地理 www.bowudili.cn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16 06: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