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地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博物

博文

趴在塘边认识鱼·动物星球

已有 6144 次阅读 2008-12-23 18:28 |个人分类:水族海洋|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两条雄性的圆尾斗鱼碰在一起就掐架 段煦/摄影

    湿地和水域,是我早年娱乐的天堂。那时我住在北京农大的四斋,斋后有个村子叫马连湾,大片的麦田、菜地围绕着这个美丽小村,还有那清澈的沟渠、池塘与小河纵横。水是清的,是流动的,那水就是活的。没事可做的时候,我总喜欢提溜一只小桶,到水边儿上逛逛,总是很有收获的......

    还没到水边儿,最先来向你报到的是两种蛙,金线蛙和黑斑蛙,它们是北京平原地区两栖动物中占绝对优势的种,嗖,嗖,咚——,一般没有第三下儿,看是看不见的,只能靠听。

    到边儿上了,一个野杂鱼的世界就展现在你眼前了。近岸处的塘壁上,那是蝦虎鱼科的领地,这是一类浅水的,底栖的小型鱼种,农人管叫“趴虎儿”,想捉它,也容易,找根儿线,系一个最小号儿的鱼钩儿,挑一节儿蚯蚓,直接伸到它嘴边儿去逗它,它往前一冲,你往起一提,它就上岸了。这是近岸处。

    再往深水去,那就得借助工具了。周围的农人、孩子,有的是“家伙式儿”,钓竿、搬罾、虾米憋子是最常见的,大部分是为收工后的玩耍之用,使撒网、粘网这类“绝户”的捕捞方法会被人笑话成“穷疯了”或“饿急了”的。我是在一旁帮他们挖蚯蚓、看漂儿、拿抄子、递桶、摘鱼与闲聊,顺便捡拾人家不要的野杂鱼。那年月,河里的鱼总是很多的,捉鱼的人只肯将二两以上的小鲤鱼、鲫鱼、黄鳝、鲶鱼、乌鳢提回家,其它的被看作没用的“野杂鱼”被撒回河里。而我的兴趣,就在这些野杂鱼身上。彩石鲋,鲤科,俗名火片儿、火镰片子、花媳妇儿,是鳑鮍鱼类中最美丽的一种,红蓝渐变,光亮鲜艳,太阳下能闪烁出珍珠和金属的光,可以和热带鱼媲美;麦穗鱼,鲤科,浅色,体侧有一条明显的黑线;宽鳍鱲,鲤科,有肉食性鱼类特有的大嘴,体青而鳍红,身上有蓝花;黄颡鱼,鮠科,俗称嘎鱼,黄绿色,背鳍和双侧胸鳍具有毒的刺,被其划伤可引起剧痛、红肿和过敏,虽然现代人被视作美味(现代人好像对什么都视作美味),可在当时是没人要;更少见的还有小布鱼儿,即攀鲈科的圆尾斗鱼,颜色花纹更复杂,那是真可以当作观赏鱼饲养的,并且两条雄鱼放一起要打架。

     ......

    太多了,好些种现在也不认识,还有好些种的俗名与学名对不上号儿,只可惜当时手头儿没本儿图文并茂的《北京鱼类野外手册》,当然,现在也没有这么一本书。有的话,我一定怂恿我的那些教员朋友带上生物小组的同学们到野外去认鱼,但现在即使有,也很难做到,第一,城市周边的自然水域没有了,即使有,也污染得不成样子了,“无河不枯,无河不污”是北方水系有目共睹的尴尬现状;第二,生物多样性问题,很多本来就少见的本地物种已绝迹,优势种也变得微乎其微,可让同学们看些什么呢?(段煦/文 原网页图片源自《中国淡水鱼类彩色图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上海博物馆编 博物地理 www.bowudili.cn





博物之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8-52458.html

上一篇:采药人坐上修仙椅
下一篇:菩提树 在心中,在眼里
收藏 IP: .*| 热度|

3 李霞 刘玉平 刘全生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16 04: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