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从风险规避角度谈地铁看似“弱智”的换乘安排

已有 5038 次阅读 2008-12-4 15:38 |个人分类:专论—应急管理|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坐了上海的地铁到徐家汇,从上海火车站没有换乘直接就到了,不过,看路线图倒是看到了1号线上有好几个换乘的车站。

  顺口说一句换乘的事情。

  在“老”北京换乘地铁,最早只有两个地方,复兴门和建国门,其中,建国门的双向换乘均啰嗦,而复兴门的不同些。从一号线换二号线的时候,转半天;而从二号线换一号线的时候则是下楼梯瞬间可达。

  而现今的北京地铁,上海地铁,都是无数条线交叉,这样,就有了必然存在的换乘现象。

  无距离换乘一直是我的理想,我记得在香港的时候,就发现香港的地铁是可以进行无距离换乘的,九龙塘就有地面跌路到地下铁路的换乘。当然,也有地铁不同线路之间的换乘,我不太记得具体是哪一站了,好像是太子(Pricess Edwards),就可以实现无距离换乘,直接下车走到对面就可以坐其他线路上的车了。这条线上可以换乘的不只是这个站,还有其他站,不过,那就是有距离的,需要上下楼才可以完成换乘这个动作。

  有人说,懒人是推动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我们在香港换乘,除非忘记了,会到需要走一段路才能换的车站,一般都是刚好在那个可以直接无距离换乘的车站。

  北京后期的地铁新线路换乘没有一个是做得到无距离换乘的,我开始很鄙视设计地铁线路的人,觉得无距离换乘在西方是已经实现的了,怎么我们到了新的千禧年弄这个玩意,依然如此之笨呢。

后来,做了应急管理,我发现问题还是不能完全从方便的角度看。

  应该从风险规避的角度看地铁的这个设计思路,即便这个思路根本不是地铁的设计者的初衷,也还是合理的。

  1,长距离可以完成以时间换空间的目的。尽管时间长了,可是空间相对多了,而无距离换乘则时间短了,可是空间会一下子显得特别拥挤,两相比较,前者更优。

  2,长距离换乘在给乘客带来不方便的同时,避免了拥挤踩踏的现象。这才是如此设计的妙处所在。中国人太多,北京上海的中国人显得尤其多,那么,安全而不是方便是第一需求,为了安全,有时候不得不牺牲方便。

  3,设计的约束变得更少,使得施工更加容易。杭州地铁出事故,有不少人说是因为设计图不断改变,迁就这个迁就那个的,最后终于出了大事,尽管这样的设计考虑不见得是出事的必然原因,也肯定是有助纣为虐的含义。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约束越少就越容易达到最优。

  这样的考虑下,我们发现“弱智”的地铁换乘设计还是有其不弱智的地方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49733.html

上一篇:上海人对麻婆豆腐的创新
下一篇:博士也疯狂——我在上海的喧腾酒吧
收藏 IP: .*| 热度|

4 武夷山 张志东 杨玲 曹聪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20: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